【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先简单地说说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目前关于司马迁的出生年份尚无定考,一般有两个时间比较接近真实情况,一个是公元前145年或者是公元前的135年,但具体是哪一年,尚未找到准确证据。
司马迁复姓司马,名迁,字子长,
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司马迁著史记
司马迁有很多优点,能著史记主要还是:
(1)知识渊博,“年十岁则通古文”。
这个“通”,说明了解,知道,明白,理解,并且有自己的看法。年纪轻轻,实属不易。
(2)三次游历遍及祖国神州大地。
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写史书就是他的职责所在了,同时也是他父亲的遗志,希望可以“继孔子而续春秋”。
(4)也是司马迁志趣所在
正如《报任安书》中所写,来他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司马迁便开始写他的鸿篇巨制。
(5)还要归功于他写作决心是彻底的
即使是遭受了腐刑这样的奇耻大辱,
也没有打断他书写史记的进程,
司马迁是值得人们倾佩的。
3、史记其书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关于史记的评价,历史上有很多,这里引用两个
班固: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郑樵: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通志·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