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名人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
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
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故事正文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其中魏征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然而即便如此,李世民依然坚持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纳谏习惯。
但也正是因为唐太宗的从谏如流,阻止或纠正了自己的许多错误行为和主张,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重要的铺垫。
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地说: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
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小故事大道理
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养分,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课外小知识
对孩子的教育,李世民也秉持着一贯的谦虚与谨慎。
李世民曾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
“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
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
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
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