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645”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mark_b]
佤族的相关词: 佤族、族裔、族爷、族人、族亲、族谱、族灭、族类、族系、族规
[/mark_b]
佤族的意思:旧称佧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5万(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地。有本民族语言,部分通汉语文,1949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建有沧源、西盟等佤族自治县。
佤族的拼音:[ wǎ zú ]
近义词的意思:
【第1句】:族长:族长,亦称“宗子”。族民们为了自身或共同的利益,一般都推举族内德高望重的男姓长者为族长。族长具有很大的宗法权力,宗族内部的管理和各项事务的主持一般都由族长担纲。小如家庭纠纷、婚丧喜庆;大如祭祖、祠庙管理等事务都要主持。他们所拥有的权力,便是族权。
【第2句】:族人:同一家族或宗族的人。
【第3句】:族谱:家族或宗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第4句】:佤族:旧称佧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5万(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地。有本民族语言,部分通汉语文,1949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建有沧源、西盟等佤族自治县。
【第5句】:族系:族系,读音zúxì,汉语词语,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第6句】:族灭:整个家族被诛灭。
【第7句】:族群:【第1句】:指由共同语言、宗教、信仰、习俗、世系、种族、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社会文化群体。
【第8句】:族规: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规,用来约束本家族成员。
【第9句】:族类:族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úlèi,释义为同族或同类。
【第10句】:族亲:族亲,读音是zúqīn,汉语词语,指同族的亲属。
【第11句】:族厉:zúlìㄗㄨˊㄌㄧˋ族厉(族厉)称古大夫死而无后者。《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孔颖达疏:“族,众也。大夫众多,其鬼无后者众,故言族厉。
【第12句】:族裔:族裔是汉语词语,读音为zúyì,意思是宗族的后代。
【第13句】:族权:族权,宗法制度下,族长对家族的支配权力,或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支配权力。
【第14句】:族爷:一族中的长辈。
【第15句】:族姓:(1).指同姓的亲族。《书·吕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惧。”孙星衍疏:“族姓,谓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也。
佤族造句:
【第1句】: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
【第2句】:新米节是佤族群众庆祝粮食丰收的传统节日,今年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二至十四。
【第3句】:与缅甸隔河相望的娜妥坝办事处,红砖红瓦、纵横成排的佤族民居与相邻的边境学校建设工程娜妥坝小学相互映衬,成为边境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第4句】:佤族的灵魂观是佤族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对佤族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第5句】:几位佤族妇女,坐在竹木制的原始织机前,用手中的木棒编织花案精美、颜色鲜艳的布匹。
【第6句】:拉祜族小三弦,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
【第7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佤族人必须去中国老板那里找份工作。
【第8句】:九月二十五日是佤族同胞一年一度的新米节。
【第9句】:班洪抗英事件的爆发,在多民族交往中有利于民族融合,在佤族社会形态的演变中达成了国家的统一。
【第10句】:跟我们同来的一名佤族士兵,一见到他们四人,便开口用佤语问道:“你们是隶属那支军营。
【第11句】:这种生吃新鲜茶树芽叶的现象,在现今云南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还保留着。
【第12句】:佤族传统服饰都以黑、红为主色调,习惯用牛头、崖画图案、山形、方块形,以及银器、贝壳、石苇粒等进行装饰。
【第13句】:佤族服饰的显著标志也是在身上戴许多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长一岁,就加一个脚圈。
【第14句】:明清称哈喇,卡瓦、卡喇、崩龙,为现今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
【第15句】:在碧波荡漾的牯牛湖畔,歌舞升平,游人如织,优美迷人的佤族舞蹈让游人如痴如醉,大家或坐或立,或唱或跳,与佤族姑娘、小伙儿真情互动,物我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