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孙中山(1866年11月45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1925年3月12日,享有“国父”之称的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自己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习主席曾总结过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四个点:
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小编整理了孙中山先生部分经典语录。现在,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
1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里,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他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一要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二要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三要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2
青年时代,孙中山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出自《兴中会章程》,大意是:急切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迫切匡扶将要倾覆的大夏。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孙中山的救国救民之志。
3
1904年,年仅15岁的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8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即鼓励李四光努力学习,学习成功有才能了,为国家效力。这8个字为李四光的一生指明了方向,后成为享誉全球的地质学家。
孙中山是个酷爱学习的人,他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1908年,孙中山颠沛流离到了英国伦敦,很多华侨和中国留学生都想去见见这位赫赫有名的革命领袖人物。当时,中山先生经过旅途的辗转周折,所带的费用分文不剩。于是,一些留学生慷慨解囊,凑了三四十英镑送给他。不料三天之后,大伙儿再去看望他时,却见他已用这些钱买回一大堆新书,有人随即抱怨他不该将吃面包的钱拿去买书。可对于孙中山来说,书比面包重要得多。
4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在海宁盐宫观看钱塘江大潮,有感而发,遂写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句话的大意是:世界大势如潮水般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依顺时势才能昌盛,违逆时势则会灭亡。
孙中山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革命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虽然“不能为时”,但却“能以事适时”,且其事始于其时。
5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出自孙中山给伍廷芳和林葆怿的回函。1917到1918年,孙中山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起护法运动。期间,在广州成立军政府,他任大元帅。1918年5月,广西军阀陆荣廷勾结部分议员,企图修改军政府组织法,取消大元帅首领制,剥夺孙中山的职权,改元帅一长制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拒绝总裁一职。伍廷芳和林葆怿致信孙中山,希望他能接受总裁之职。《复伍廷芳林葆怿函》即为孙中山的回信,他表明自己虽然拒绝接受总裁一职,但救国之心未改。
孙中山在回信中以“一息尚存,不忘救国”一句来表明心意。孙中山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即使革命道路荆棘丛生,分外艰险,他也始终坚持向前,始终坚守爱国之心与救国之志,正如他自己所言,只要一息尚存就坚持以救国为己任。
6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1921年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
此话的大致意思是:我们的生命只有短短数十年,用有限的生命换取国家永远的强大,那么生命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1921年,为讨伐北洋军阀,孙中山在桂林建立了北伐大本营。12月10日,孙中山出席滇赣粤军召开的欢迎会并发表演说。他在演说中主要谈论了军人的精神教育、智、仁、勇和决心五个问题。他非常重视军人精神教育,提出要具备“智、仁、勇”三要素。智即“别是非、明利害、识时势、知彼己”;仁即“博爱”“为人民而牺牲”;勇即“长技能、明生死”。
孙中山在演说中鼓励滇赣粤军要“发扬军人之精神,造成光辉之革命”,希望全体官兵要有为北伐牺牲的勇气和决心,不要畏惧死亡。孙中山认为若是为国家而死,以一人之性命换取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可谓是死得其所。
7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1923年《建国方略<孙文学说>自序》
此段话出自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一书,短短16个字阐述了孙中山精诚无间、百折不回的拼搏奋斗精神。大致意思是:我要向着我的目标前进,一直向前走,困难只能使我更加强大,越多的艰辛只会促使我更加坚强地走下去。最终,他不畏革命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得以“推翻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但为了“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他从不因失败而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退缩,坚信只要“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执着追求。
8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先生在不同场合两次提到这句话,一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另一次是从他的政治遗嘱中提炼而出。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临终前17天,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3份遗嘱,这3份遗嘱分别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联遗书》。
孙中山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状态。孙中山极力谋求和平统一主张,召开各界民众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决定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大计,并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束缚,从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孙中山在遗嘱中谆谆以此为嘱,把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
9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1922年的这天是陈炯明叛变革命的日子。两年后,孙中山以军校总理身份,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是要人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为建立一支革命军队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他在这个著名的开学演说中号召全体师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是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后,他认识到自己过去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队伍。因此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他还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军校大门上:“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额为“革命者来”。门联体现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即要造就大批不贪生、不怕死、不谋私利的将领和士兵,以挽救民族危难。
10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1924年,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曾指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指的是《礼记》中所描叙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三民主义”即指民有、民治、民享,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孙中山的理想、目标、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都浓缩在“天下为公”这4字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小编为大家奉上一首孙中山先生的诗歌,感受他一生为革命奋斗的不屈精神。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孙中山《咏志》
整理:胡振阳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因为他们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特质。
孙中山被称为国父,正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多优点,举几个例子
1,孙中山最早萌生革命理想,最早开始革命行动。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就在广州成立兴中会,那时孙中山尚不满30岁。不足30岁就确定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生,多么难得!
2,孙中山能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随时势改变革命策略。晚清腐朽,孙中山毅然革命。成立同盟会后与保皇会斗争,最终推翻满清。南北议和为了大局让出总统职位。到后来联俄联共推进国民革命。
3,孙中山大公无私,有国无家。孙中山为了革命,先是变卖了哥哥孙眉的农场,后是让出了总统职位。孙中山是真正的职业革命家,为革命献出了一生!
4,孙中山还是一个思想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都是世界政治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点,已经超过了各国开创者。孙中山的日本小媳妇大月薰
当然,人无完人,孙中山也有缺点,比如铁路问题,婚姻问题等等,但这并不能掩盖孙中山的伟大光辉。
孙中山这一辈子,最让人惋惜的是,去世时仅仅59岁,比袁世凯才多活了2岁。同时代其他人物相比,他们寿命太短了!比如章太炎活了67岁,康有为活了69岁,辜鸿铭活了71岁等等。老夫少妻孙宋恋
如果孙中山活在今天,肯定会被喷子骂死的!哎!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孙中山为何评价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岗起义是在清政府主导的立宪运动进展顺利,革命陷入低潮的情况下,孙中山、黄兴等人为打消革命党人的消极情绪而进行的一次“破釜沉舟之役”。计划是先取广州,然后以黄兴统一军出湖南趋湖北,赵声统一军出江西趋南京,并由谭人风、焦达峰在长江流域接应,会师南京,直捣北京。但最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惨败。
可能正是由于惨败,对外不好交待,对自己也是心病,起义发动者们才会更加强调它的性价比。一句话,死得值,死得其所。所以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黄兴也说:“鄂省8月之起义,由广东之原动力。”
从两次起义的实际效果来看,黄花岗起义显然不可与武昌起义相提并论。孙、黄如此评价,未免太夸大其词,安慰别人,更是安慰自己的。当然,二者也不是没有一点联系。
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起义,计划先取广州,然后会师长江。
在黄花岗起义筹划之初,谭人凤就建议起义总指挥赵声、副总指挥黄兴对两湖给予资金上支持。
获得资金支持后,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汉口租界内陆续增设了汉兴里机关部及宝善里机关部。邓玉麟在武昌开办了用于联络的酒馆“同兴楼”。
1911年农历三月,黄花岗起义时,文学社领导蒋翊武本打算“炸鄂督响应,粤事败乃止”。
可见,黄花岗起义之前,湖北革命党人按照黄兴等人的计划,作了不少基础准备工作,并打算响应。
为了进行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准备时间之长、所募经费之巨都较以前的起义为甚,并第一次组建了自己的选锋队,结果却是“吾党精华,付之一炬”,黄兴刚开始还急得嗷嗷叫,非得一个人去复仇不可。其实心理学上还有一点,就是兄弟们都死了,就自己一个人活着回来了,说不过去呀。屡败屡战的常败将军,自尊遭遇严重打击。总之,孙中山、黄兴心灰意冷中。
湖北革命党人孙武、蒋翊武等人则不为所动,坚持在新军下层中发展新势力,至1911年【第5句】:6月间,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同志已达数千之众。
1911年9月中旬,湖北革命党人准备举行起义,但自感领导能力不够,遂赴上海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来主持大计。身在香港的黄兴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款项不足,只是请孙中山等再行筹款,并未即行赴鄂。宋教仁、谭人凤等则主张武昌、南京、上海同时发动起义,对武汉的准备也不大放在心上。
1911年9月下旬,湖北革命党人在黄兴、宋教仁等人迟迟未到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组建武装起义指挥部。
由此可见,如果说武昌起义是黄花岗起义的继续或许还勉强说得过去,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拔得也忒高了。
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谭人凤等人于10月14日抵达武昌,黄兴则是10月28日才到武昌,孙中山则远在美国……孙、黄作如此评价,当然是因为黄花岗起义是他们直接组织策划的,而武昌起义他们却不在现场,以此来刷一下存在感与成就感吧。
辛亥革命孙中山为何坚持定都南京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从海外风尘赴赴而归的孙中山,在南京被17省代表以16票高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还有1票投的是黄兴,至今不知道是谁投的这1票,可是坑苦了黄兴。
这是另一档事,与本提问无涉,放一边先不聊。
再多说一句:话说投票选总统前,孙中山和代表们说:这“临时”二字能不能不要啊?
大家商量了一下说:清廷还有北京紫金城里端坐着呢,“临时”二字还是先保留着好。
但紫金城里的清廷倒也没坐多久,在袁世凯不动声色的逼迫、与革命党人的暴力暗杀之下。
也就个把月,隆裕太后和溥仪小皇帝,这一老一少终于顶不住了。
老太太哭着求袁世凯:我们这孤儿寡母的,如今就只能靠你了。
2月12日,隆裕率同宣统发布退位诏书,中国数千年的帝制,就此终结。
同日,袁世凯给孙中山发了“真电”,明面儿表示赞成共和,但话背后的意思:
是要孙中山把事先答应好的大总统位子交出来。
谁来当总统,这是革命人和袁世凯事先就谈好的:
——只要袁世凯能把清帝搞下台来,孙中山就把总统让给袁世凯。
但还有两个更根本的问题,双方事先或许并没有在意,就更谈不上达成共识:
其一:实行什么样的总统制?
其二:定都南京还是北京?
就先聊聊孙中山为什么坚持要定都南京吧!
【第1句】:如从大局来考虑:应该定都北京
革命党人中,宋教仁与章炳麟最力主定都北京,而非孙中山、黄兴所坚持的南京。
宋、章的理由是:
定都北京,可以防止外敌染指满蒙、而北方军阀林立,更需要通过定都北京来加强控制。
而且清廷原本都北京,新政府继续定都北京,有利于政权的过渡。
这样的眼界与格局,完全是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之上来考虑的。
而从各省临时代表投票的结果来看,定都北京也属大多数人的共识。
2月13日,孙中山递交总统辞呈后,参议院就开始讨论定都问题,争议极为激烈。
最后的投票结果是:定都北京20票赞称8票反对。
投票结果出来后,参议院发布咨文:
——今日南北既经统一,即应统筹全国,图所以统一之道。
如果大家都按游戏规则来玩,这事儿应该就这么定了。
但问题就出在:是否遵守事先说好的规则,大家往往是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第2句】:参议院两度投票表决定都何处
参议院定都北京的投票结果出来后,孙中山、黄兴二怒不可遏,立刻召集参议院中的同盟会议员。
孙中山怒骂:你们投票同意定都北京,你们就是和袁世凯一伙的!给我重新投!
黄兴更是放出狠话:要是还投出北京来,信不信我要带宪兵进去把你们全抓起来!
2月14日,孙中山去紫金山祭拜明孝陵,让秘书长胡汉民把建都北京的咨文退还给参议院,责令重新投票。
此举在参议院激起很大反响,因为这事做的确实有些过了。
会场一片哗然,有同盟会员甚至跳上前台称:你们要是还敢投出北京来,我就死给你们看!
最后孙中山想要的结果终于出来了:定都南京以19票同意8票反对通过。
与上一次相比,有1票无效,或弃权。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比对了一下两次投票情况:
直隶、奉天、云南、陕西、山西和江苏这6省的议员,两次都坚持投了北京。
江苏代表分别叫袁希洛和陈陶仪,这两个人的坚持选择北京,而不是南京,这个比较有意思。
【第3句】:孙中山为何要坚持定都南京?
孙中山坚持定都南京,倒不是因为南京有多好,而只是担心定都北京有诸多不好。
其实说白了,就是怕袁世凯。
放眼当时政坛,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威望,袁都是不二之选。
北洋系视他为说一不二的家长,清廷视他为唯一可托的老臣,立宪改良派视他为避免暴力革命的绝对中坚。
在这种情形之下,手中无兵的革命党人,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和袁妥协合作,但又不甘心全部托付。
所以孙中山黄兴坚决不肯定都北京,因为袁世凯已经在北京经营多年,军队也多在北方驻扎。
这种心态,与同为革命党人的宋教仁、章炳麟的观点相比,明显就胸怀格局小了许多,党派利益盘算的多了点。
而为了达成党派目标,就公然以武力协迫代表投票,就更明显做的过了。
在中国人尝试着建立民主共和国刚迈开第一步时,就做出了这样的事。
所以接下来无论发生些什么,其实都用不着觉得意外了。
民国的乱世,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了。
辛亥革命孙中山为何坚持定都南京
对于建都何处,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就有过详细考虑,不过当时的首选不是南京,而是武汉,早在1887年,他就曾提出过“一都四京”的主张,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后来有一次和章太炎聊天,还特别强调:“金陵犹不可宅”。后来也曾说过:“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可见最早时,孙中山是很中意武汉的。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这时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迫在眉睫,当时武汉交通便利,铁路水运都处于中心地位,而且又是首义之地,孙中山也一直主张建都于此,所以定都于武汉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当时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当时已独立的各省代表也齐聚武汉,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但后来形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武昌起义很快受到清政府的反扑,不久汉阳失守,武昌吃紧,眼看起义即将功亏一篑。就在这时,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了南京,这一消息令各省代表为之一振,于是共同开会决定将临时中央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各省代表会议也迁往南京召开。于是,南京就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个首都。12 月25 日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首都设在南京已成定局。在这种背景之下,孙中山不再坚持将首都设在武昌,转而坚定支持以南京为都。
但南京建都历来名声都不太好,建都于此的王朝都有些短命,所以当时对定都南京,有些人是不太乐意的。尤其是后来袁世凯出山,南北谈判的时候,定都南京还是北京争论十分激烈。孙中山和黄兴坚持定都南京,让袁世凯到南京就职总统,认为这样可以将袁世凯调出其老巢北京,而将其控制在革命力量的监督和掌握之下。想法是很完美的,但现实很残酷,当时就算是同盟会内部,也有不少大佬支持建都北京,像章太炎、宋教仁、庄蕴宽、张謇等等,如此形势让孙中山、黄兴非常不满。1912年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开会专门审议定都一事,结果绝大多数人支持定都北京,孙中山大为恼火,要求参议院复议,黄兴连夜做同盟会议员工作。次日重新表决,主张定都南京的才占了多数。
但这个决议在当时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袁世凯一直不想南下,在北方大造舆论,要求定都北京,当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支持袁世凯的主张。不久南京方面派出的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的使团(有同盟会宋教仁、蔡元培、汪精卫等)到达北京,袁世凯又指使手下制造兵变动乱,造成他离开北京会导致局势不稳的假象,而英美法德日俄等国也开始附和,纷纷向天津派兵。在这种情况下,在北京的使团竟然倒戈为袁世凯辩解。在南京,孙中山也控制不了舆论,不少人开始同情袁世凯,支持定都北京,特别是章太炎,一直坚持定都北京。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只好做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同意民国首都迁往北京。
孙中山纪念币有10元的吗
大家好,我是爱收藏的小福,有朋友聊到这个孙中山纪念币的具体发行面值,那就一起交流下吧,首先要知道这里说的孙中山纪念币是在2024年孙中山诞生150周年,为了纪念孙中山诞辰,由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11月发行的,此纪念币一共有3枚,分别为金质、银质、铜合金各一枚。这里的金、银质纪念币是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普通的铜合金纪念币面额5元,直径30毫米,材质为黄色铜合金,发行量3亿枚,通过银行渠道等值兑换,划重点昂,没有10元面值的昂,不要被误导了,更不要有什么意外损失昂,哈哈,大家觉得小福说的对吗,不足之处欢迎补充留言哦。
怎样认识革命与改革
革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本质上的改变或颠覆。从科技、文化方面来说是一种迥异于传统或跨越式的改变,极大地改变人们的传统认知、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从社会制度、政体方面来说,革命是统治阶级的改变,一般来说伴随着暴力、血腥,是不可共存,生死对决的残酷斗争,不可调和或难以调和。
而改革,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较为温和地逐步改变,社会动荡小,过程不激烈,变化不剧烈,一般来说很少发生激烈冲突乃至流血牺牲。
革命一般是自下而起,不受统治阶级控制,而改革则往往是自上而下,受统治阶级控制、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进行。
心灵毒鸡汤语录
2024励志搞笑语录【一】
结婚证和卫生许可证的唯一区别是,它不挂在墙上。
在你头上拉屎的未必是敌人,也可能是你楼上的邻居。
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半死不活浪费人民币。
牛肉面里没牛肉不要抱怨,老婆饼里面不也没有老婆嘛。
不经历星期一上午的崩溃,就不知道星期五下午的可贵。
一觉醒来我以为我长高了,原来是被子盖横了。
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我不介意你骗我,我介意的是你的谎话骗不了我。
你说你会等我回来,你是等了,还找了一个人一起等。
哄领导开心就做做假,哄群众开心就做做秀;哄自己开心就做做梦。
结婚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最快变成哲学家的是老公,最快变成经济学家的是老婆,最快变成战略家的是丈母娘。
小学生是一队一队,中学生是一堆一堆,大学生是一对一对。
自从人晒黑了,脸色好看了,牙齿变白了,喝酒都不脸红了。
人生就像迷宫,我们用上半生找寻入口,用下半生找寻出口。
如果你爱上了别人请别告诉我,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勇敢。
坏人做一件好事叫回头是岸,好人做一件坏事叫临天亮尿床。
2024年经典搞笑励志语录【二】
【第1句】:我把10086改成你了名字,每天能收到你的短信,骗自己你还是很关心我。
【第2句】:小时候认为流血了就是很严重的事,不管疼不疼,先哭再说。
【第3句】:突然发现牛顿好给力,拉力、浮力、推力、摩擦力,重力、压力、阻力、支持力。
【第4句】:提醒大家要学会修自己的笔记本,这是很重要的!从前有个人,他不会修自己的笔记本......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第6句】:我不是广场上算卦的,唠不出那么多你爱听的嗑。
【第7句】:不是故事的结局不够好,而是我们对故事的要求过多!
【第8句】:爱情就像两个拉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那个。
【第9句】: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80后经典语录
【第10句】: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
【第11句】: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第12句】:如果你曾经背着女朋友和另外一个女生在一起,即便是办一些正事,也不要对她实话实说。有的时候美丽的谎言是必须的,女生的心思更多的时候我们男生摸不透!
【第13句】: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
【第14句】:现在才懂,原来一个人可以难过到,没有情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
【第15句】:生命中总会有无数个擦肩而过,不是每个相遇都能凝结成相守,不是每个相邀都能转化成相知。一辈子那么长,生活中变数那么多,有时你以为会永远陪你走下去的那个人,居然只能陪你一段路。幸好我们总会保有一点对于永远的奢望,不至于错过下一次爱情来的时候。
【第16句】:爱情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
【第17句】:当你能念书时,你念书就是;当你能做事时,你做事就是;当你能恋爱时,你再去恋爱;当你能结婚时,你再去结婚。环境不许可时,强求不来;时机来临时,放弃不得。这便是一个人应有的生活哲学了。
【第18句】: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着一个lie。
【第19句】: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的彻底。保持距离,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第20句】: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第21句】: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
【第22句】:冷漠,有时候并不是无情,只是一种逃避被伤害的工具!
23我不去想太多关于未来的事,因为未来是由现在所产生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照顾现在,那么我们就是照顾了未来。未来不会无端地来,它将会从这个片刻产生出来,下一个片刻将会从这个片刻产生出来。如果这个片刻很美、很宁静、很喜乐,那么下一个片刻一定会更宁静、更喜乐。
【第24句】: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第25句】:柏芝你走吧,我舍不得韩红!!!
【第26句】:事实证明,感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第27句】: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第28句】: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当满地都是金子的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颗了。
【第29句】:按动物的审美观,我基本算得上是个帅哥~
【第30句】: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那么坚强,金钱和美女就足以把我征服!
文:凌晨小米粥 整理 欢迎关注我们
有哪些情感语录推荐
【1】爱情是无私的,但人是自私的。
【2】生有缘,死有缘,聚有缘,散有缘。
【3】缘来的时候要懂得珍缘惜缘,缘尽的时候也要随缘化缘。
【4】夫妻相处好似冰与火,我不燃烧,你不融化。你融化时,我则熄灭了。
【5】一个知己就像一面镜子,放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6】寂寞是一种清福。
【7】辉煌时,朋友认识了我,落魄时,我认识了朋友。
【8】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逃避是懦弱无能之辈才做的事情。
【9】世俗吞噬了爱情,时间腐蚀了爱情,生活埋葬了爱情,人性的冷漠与自私让爱情终止在零点。
【10】时间的洪荒中,早了一步或者是晚了一步,便是水流东去,各自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