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画一幅六一儿童节的画
画一张用一条线画出来的画,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画
看图写话一个男孩弹吉他一个女孩在唱歌
我们班有四个课外手们分别是小红、小明、小贝和。
小红是弹琴的小能手。
你听,她弹的琴多好听呀!就连不习惯听琴声的人都忍不住停下来听她的琴声红是跳舞的小能手。
你看,她跳的舞多姿多彩,多好看呀!就连不喜欢跳舞的人都会发出热烈的掌声。
小贝是朗诵的小能手。
你听,她朗诵的多流利,多么有感情!只要她一朗诵,在玩的人都会跑过来听她朗诵,她还被评为我们班的朗诵大王呢!小明是唱歌的小能手,你听,他唱的歌多好听呀!只要他一唱歌,马上就好引来一大群人听他唱歌。
他们小能手为我们班争得了许多荣誉,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
我看到他们在课外表现这么好,我决心向他们学习,争取超过他们,赢得课外小能手的称号。
妈妈对我的爱 500字以上 超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坚强的,可以温暖我的一生。
周一早上,我急急忙忙地跑去学校,到了中午,我才发现我忘记带图画作业了,这是下午上公开课要用的。
这时外面的大风呼呼的刮着,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操场上行人稀少,我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想:外面下着大雨,妈妈不会来了吧
但我又一想,妈妈最疼我了,她不忍心让她心爱的女儿失望的。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妈妈来了,我非常激动,心里的像喝了蜜一样甜。
她用画筒装着我的画,走进教室来到我面前说:“下次可不要丢少落四了
”这时我才发现妈妈已经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水珠儿顺着她的头发流个不停,她的脸色苍白,双手冰凉。
虽然打了伞,可是雨太大了,她的半个身子都湿透了,衣服贴在了她的身上,可是我的画筒却一点都没湿。
我觉得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的鼻子有点酸酸的。
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啊
母爱如山,高大而巍峨;母爱如天,丰富而深远;母爱如河,细长而源源。
啊
亲爱的妈妈,谢谢您对我的爱,我会用最出色的表现来回答您
春天给我们带来什么印象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求文学散文
指缝间福 姚牧云 如果人人都有一捧的幸福的话, 我那么多,我只要点, 我只要指缝间那么一点点的幸福就可以了。
学校的平台,像所有的平台一样,处在教学楼的最高层,一片空地,以及围绕着的护栏,很干净,连墙壁都白得惊人,不像自己教室里那样不时有手印、脚印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签名。
林小年站在护栏边上,抬头看楼下的人群,感到一阵眩晕感,所有的人都是盲目的灰白色,她把手伸出去,好似打量一般观望,浮云漂浮在指缝里,阳光倾泻在额上,寂寞而美好。
林小年喜欢在午休的时候爬上学校的平台,看书或是打瞌睡,有时,她也会望望楼下的人,从平台上能够看见整个操场,花坛和学校的主席台,男孩子们抓紧时间打球,女孩子们在一旁讨论哪个男孩长得更好看。
林小年漫无目的地搜寻着操场上挥洒汗水的人,莫明,林小年的心狠狠跳了一跳。
莫明,莫明,那个男孩,把衬衫袖子卷上去,露出一段手臂,刘海打湿了贴在额上,漾开一个极灿烂的笑容。
林小年突然觉得眼晕。
林小年 “你要玩吗
”我永远记得莫明说的这句话。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有些事已经远去了,青春如同隔夜的红蔷薇,渐渐枯萎,但是,那句话依旧坚持而固执的埋藏在我的心间。
我想,我会用一生来怀念它。
那是一个早春的下午,我记得那时我还没有上学,那本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候,可以与小伙伴们游戏,可是我害怕,因为从来没有人邀请我一起玩。
我没有朋友。
我像雕塑一样站在院子的一边,看着别的孩子们成群结队的说笑着,忽然觉得自己既委琐又可耻,恨不得来一场地震,山崩地裂的把我的狼狈掩埋掉。
彼时,迎春花的枝条爬满了鹅黄色的小花,把春天衬得慵懒又淡漠。
“你要玩吗
”我忽然听见有人远远的喊。
我寻声望去,看见一个眉目清秀的男孩挥着乒乓球的拍子。
我不能确定他是不是在和我说话,我睁大了双眼望着他。
“来玩吧
”男孩又喊了一声。
我这才如梦方醒一般跑到乒乓球台边,不安的等待其他人的裁决。
“你会打吗
”他们问我。
“会的
”我小心的说,努力做出一个讨人喜欢的笑,可是我笑得过于张惶又有些卑微,简直是漏洞百出。
那个男孩说:“就让她来一个吧。
” 然后男孩子们开始打球。
我谨慎的打着乒乓球,3球制。
我不太相信他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我表现的很努力,球滚到远处的时候她就抢先跑去给他们拣。
我告诉自己,以后要好好练习一下。
这一天,我都有些飘飘然。
后来,我知道那个男孩叫做莫明。
那一年,我7岁,莫明8岁。
我9岁的时候,在税务局的父亲因为伪造发票以及受贿被逮捕了。
爷爷倾家荡产的筹了钱来赔偿。
父亲后来在监狱自杀了。
他计划的很周详,先是藏了一把牙刷,然后把它磨尖。
找了个好机会,把牙刷插进了自己的喉咙。
在我的想象中,父亲的血潺潺的流出,在身上开出一个嫣红的花树,极艳丽的色彩。
不久后,母亲也走了。
那个夜晚,她烧了很丰盛的菜,给我买了新衣服,是那种有洁白蕾丝的公主裙,我迫不及待地穿起来,她给我盘了头发,她说,我漂亮得像一个小公主。
那天晚上,我很高兴,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穿那么好看的裙子。
第二天,她再也没有出现,于是,我把那条裙子放在衣柜最下面,永远也没有再穿过。
我只好和爷爷一起生活,我很爱爷爷,虽然爷爷并不爱我,他说我长得像极了我那没有良心的母亲,他只是把我当成必须承担的义务。
我很清楚这一点,可是我没法放弃对爷爷的爱,只有他一个人肯收留我。
我会长时间的,絮絮叨叨的把自己遇见的事情和感想没完没了的和爷爷说。
爷爷并不理会我,任凭我一个人说下去。
我从来不觉得那有什么。
爷爷是我唯一的亲人和朋友。
可以坐在一边,听我说话。
后来,我都会在院子里和莫明他们打乒乓球。
我每天都在刻苦练习球技,只是为了和他们打球。
如果那天不巧下了雨,我就会很失望。
莫明是班长,就是那种学校里学习好,人缘好,深得老师器重的人。
不像我,学习糟糕透顶,一副潦倒像,人生才开始,就是一败涂地。
莫明和我其实住的很近,是一个小区的。
有一次放学,我们在路上相遇了,莫明和我打了个招呼,两个人说着话,就一起回家了。
再放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的等莫明,然后假装是偶然的碰上了。
有一次,爷爷给了我一点钱买午饭,我没有吃,把它省下来,在放学的时候,买了两串糖葫芦。
我站在学校的附近徘徊着,郑重其事的拿着糖葫芦,等莫明出来。
那天,莫明正被老师留下开班会,拖了一阵子。
我很有耐心,安静的等他。
有一点点雀跃。
莫明和朋友走出来了,我假装刚好路过,拿着糖葫芦,对莫明说:“我刚好买了两串,吃不掉了,给你吃吧。
” 莫明道了谢,从我手里拿过糖葫芦。
糖葫芦的颜色那样红,有一点刺眼。
大约是吃了别人的东西,那一路,莫明显得很健谈。
“以后我们也可以一起上学的呀。
”莫明在分手的时候随意说了一句。
我听了,由衷的笑起来。
我吃得满嘴的红色糖渣,粘粘的,散发着糖和山楂的香味。
我回到家,对爷爷说:“莫明说可以和我一起上学。
” 爷爷在看报纸,并不抬头看我,可是我还是兴致勃勃:“我和莫明是好朋友……” 那天之后,我就一大早在莫明的家门口等他。
莫明看见我很吃惊。
他并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了。
但是我们还是心情愉快。
然后,我每天都去莫明家门口等他。
风雨无阻。
后来,我们都升了初中,莫明开始不再打乒乓球,他迷上了篮球,每日都要在操场上打到很晚再回家,我便一个人呆在学校的平台上,看浮云和那个迅速跑动着的男孩。
云朵不时变幻着,天空是渐深渐浅的蓝,明明灭灭,我闭上眼,听见楼下传来的喝彩声,那个莫明,拥有着我羡慕不来的一切的男孩子,那么骄傲那么自负,他如此耀眼,如同太阳般耀眼。
傍晚,我们一同走过开满蔷薇的小院子,红色的蔷薇开的很妖娆,一簇簇,爬满枝芽,多的一枝有十来朵,那是我曾数过的。
那年中考,莫明不出意料的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我则上了职高,学美术。
我老早就想,要给莫明买一件礼物庆贺他的录取。
我想买好一点的东西,可是我没有钱。
那时我认识一个男孩子,我的邻居,路子很宽。
他介绍我到饭店帮忙。
他们嫌我年纪太小,又是女孩,可是我很坚持。
于是他们就让我在厨房洗碗,或者是把消毒过的筷子放到包装纸里,有一天遇上暴风雨,老板要所有的人抢救他放在院子里的货。
我也被喊去了,我在瓢泼大雨里来回的奔跑着。
雨里满含清新的气息,我看见天地淹没在雨的怀抱中。
干净,自由。
那天,我被雨淋得发了烧。
爷爷给我头孢和白开水。
我并不难过,我顶着烈日跑到商场给莫明挑礼物。
商场里人山人海。
我看见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吃香蕉味的冰淇淋,有一点心酸。
可是,我告诉自己,不要这样,今天是来给莫明挑礼物的。
我走到一个卖表的柜台,仔仔细细的考虑着。
给莫明买一块表吧,我想。
然后我慎重的挑选了一会儿,最后决定买一块银色的石英表。
上面有淡蓝色的小宝石。
一共是209块,我所有的工钱,还贴了9块。
服务小姐看我年纪小又寒酸,招待得很不耐烦。
可是我心里很快乐。
我跑到莫明的家想要把礼物交给他。
一鼓作气到了门口,又紧张起来。
我整理整理自己的头发和衣服,按了门铃。
莫明的妈妈给我开了门。
莫明的妈妈很漂亮,穿着白色的裙子。
我把手表交给莫明,莫明说:“这怎么好意思
” 我说:“是别人送的,送了两块,很便宜,我自己有一块,另一块与其放着,不如给你。
”我面不改色的撒着谎。
莫明跑到房间,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一支铁锈红色的钢笔。
莫明说:“买东西的赠品,送先给你吧。
以后补一个好的给你。
” 我拿着钢笔,有些手舞足蹈了。
我把钢笔放在口袋里,总是想要去摸一下。
莫明的妈妈留我吃了一顿晚饭。
是凉面,面条上铺满了黄瓜、肉片和豆芽。
豆瓣酱拌得很均匀。
我把一碗吃得光光的。
“下次来玩啊。
”莫明的妈妈在我走的时候说。
“好的。
”我笑着说。
然后慢慢的走了。
夏天的夜晚弥漫着白兰花的清香,还有隐约的蛙鸣。
晚风凉凉的。
我在夏天夜晚的梧桐树下开始呕吐,吐得翻天覆地。
我一个人晕倒在路上。
因为持续的高烧,我被送进医院。
爷爷交了医药费以后就没来看过我。
我穿着蓝白条纹的病人服,躺在床上,不出一声。
有时候幻想也许莫明会来看我。
也许,莫明知道我住院了,就买了水果来探病。
然后,我会对莫明说,小事情,你干嘛还要跑一趟。
我会叫莫明一起吃水果。
可是,没有人来看我,一个也没有。
隔壁床的小孩子,拿了一个桃子到我床边。
“姐姐,给你吃。
”孩子说。
我接过桃子,受宠若惊的说:“谢谢。
”尔后我细细的把桃子吃完。
那年,我是16岁。
莫明 我上了高中以后就很少和林小年见面了。
偶尔林小年会给我写一封信。
字很整齐,小年在信里告诉我,她开始画石膏了。
我在高中依然是出类拔萃的。
长高了很多,有英俊的面孔。
永远是学校的第一名,大家都喜欢我。
尤其是女孩子。
我知道她们议论我,偷看我。
可是我不理会她们。
我不想过早的掉进情爱的纠葛里,那会阻隔我的前进。
曾有人对我说,有一种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他们表面温和却深藏着冷漠态度。
我想,我就是这种人。
我不太记得林小年了,那种孤独的少女,每个学校里都会有一两个。
她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活得总归是不如意。
我一直带着林小年送我的表,因为我正好也没什么表带。
看时间的时候,偶尔会想起那个人。
可是有一次,突然就想去看看林小年现在怎么样了。
那天是定期的考试结束。
成绩出来了,我还是第一名。
大家都羡慕我能够在那么难的考试里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可是我只是感到疲倦。
我并不讨厌周围的人,但仅仅是不讨厌。
我对他们温暖的微笑,开幽默含蓄的玩笑,接受他们的友善,可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们。
于是心血来潮的想去看看林小年。
我穿过小区,来到林小年的家。
林家没有锁门,我喊了一声,屋子里没有人应。
于是试探性的走了进去。
厨房传来抽油烟机轰隆隆的响声——原来林小年在做饭,她没有听见我喊了她。
我站在厨房的门口,不小心碰到凳子,小年已经关了抽油烟机,她听到声响,以为是爷爷回来了,于是说:“爷爷,你等一下,我们晚上吃藕盒子。
藕盒子很好吃,我最近和厨艺班的人学的,那个人个子很矮,一个男的,我看只有1米65左右,很悲惨吧。
他做菜很好吃,可是他讨厌做菜,他不喜欢当厨师,他想当一个飞行员,可是飞行员最起码要1米8吧
好像是……” 我没有机会答腔,只是听着林小年滔滔不绝的说着话,后来,我索性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
林小年说到她同学,说到她最近画的画,说到昨天的电视剧,她只是说,并不期望有人回应。
我记得,林小年在我面前的时候话并没有那么多。
她的背影单薄削瘦,带着围裙,穿琥珀色高领毛衣,黑色牛仔裤。
望着林小年的背影,我突然有一点心疼她。
突然有一点心疼眼前这个寂寞瘦弱的女孩子。
林小年在厨房忙忙碌碌的,菜香诱人的四散。
过了一会儿,小年说:“可以开饭了。
”她解下围裙,回过头。
四目交会。
林小年长得很清秀,是那种淡淡的清爽的样子。
有一点苍白。
柔软的头发和顺的垂着。
脆弱、柔顺、安静。
我们彼此望着对方,很长时间,小年才说:“你怎么来了
” “路过,就来看看。
”我说。
林小年有些手足无措。
我想她没想到我会来她家。
她告诉过我她住在这里,可是像她这样的人必然从没想到我真的会来看她。
她请我坐下,我说我还没有吃饭,林小年就请我吃晚饭。
她嫌菜太微薄,又到楼下买了半只烤鸭。
我们等了一会儿,她爷爷没有回来,就决定先开饭。
我吃到了“藕盒子”,那是藕糊上面,中间夹了肉炸的。
除了藕盒子与烤鸭,还有一个炒鸡蛋和炒青菜,西红柿鸡蛋汤。
林小年的手艺很好,我想,比妈妈做的还要好。
林小年的家几乎是一贫如洗的,这个我也能够料到。
初中的时候她就穿得很落魄。
我看到林小年的房间贴满了练习的作画,有素描和水彩,其中一幅是一个人像。
铅笔画的人像,大约是摆得太久,有些黯淡模糊。
可是人脸又很熟悉,是谁呢
我暗自琢磨着。
我们吃完饭,她的爷爷还没有回来,两个人决定出去走走,林小年把饭菜留好,又写了条子。
我们在春风沉醉的晚上顺着夜市一路走下去。
小贩的吆喝伴随着广场喷泉的水流声,竟也有一些嘈杂的悦耳。
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尖叫着。
春天,始终是那种慵懒的冷漠。
我们聊着学校见闻和一些琐碎的事情,路过一家小音像店,我们踱进去看了一圈。
老板在音响里放了一首歌,一个女子,忧伤的,淡淡的唱着:“许我向你看,向你看,再看一眼……” 我和林小年都立在那里,仔细的听起来。
舒缓轻柔,带着早期台湾流行音乐的柔软的风格。
真是很好听。
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歌,但觉得它一定叫《许我向你看》。
我们听得有一些痴了。
春风漫不经心的抚弄着路人的脸庞。
这以后,我常常的来找林小年玩。
我们一起散步,聊天,到附近的体育场打乒乓球。
有时候,什么也不做,我就那样静静的看着林小年画画。
她严肃的,认真的在纸上涂涂抹抹,她画风景,画静物……我就坐在一边。
觉得非常安定。
很喜欢和小年在一起的感觉。
诚然,我在学校有许多朋友,志同道合的也有,可是我始终不能够喜欢他们。
可是和林小年在一起就不同,她是那么柔和安静。
林小年是那样一种人,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不应该要什么,知情识趣的让人有些心疼。
和林小年在一起,我从来不想带面具,真真实实的,比如我们在街上毫没风度的大吃臭豆腐,这个,我是不会和任何人做的。
林小年 有一次,莫明问我:“那张旧的人物素描是谁啊
” 我说:“照书上画的,不像。
” 其实我在撒谎。
那是我第一节素描课后开始画的莫明的像。
我画了一年。
我没有莫明的照片,单单靠记忆一笔笔的画出来的。
我想,这些,还是不要说出来的好。
18岁那年,莫明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学府,要离开这个城市。
上火车的那天,我去送他,我在火车站看着莫明踌躇满志的离开,火车呜咽的鸣笛,像一个人在号啕一样。
莫明在临走的时候说:“有空到我们学校玩啊。
” 我在那一年开始找工作。
爷爷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我要来养他。
可是,我找不到工作,晚上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的凉台上静静的叹息,夜晚的天空透着钴蓝色,看不见星星,心里凉凉的,有一些害怕。
未来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事情。
虽然我知道,莫明在离去时说的那句话可能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就像小时候,他说要和我一起回家时自己却忘了一样。
可是,我依然去了他们学校。
那时,我已经有一份在酒店宣传部的工作。
我存了一些钱,和同事调了班,决定在莫明生日的时候去莫明的学校给他一个惊喜。
我告诉爷爷,我要出去几天,爷爷不吱声,他从不管我,有时我想,也许他只是把我当作家里的一件摆设,放在哪里,都无关紧要。
我把家用放到桌子上,背着包出发了。
我用了很长的时间画了莫明的一幅大大的油画,放到画筒里,打算带到莫明那里找地方裱起来,送给莫明。
那时候,我手上已经有了一张和莫明的合照。
我到了莫明所在的城市,辗转找到他的学校。
我在这所全国一流的学府门口踟躇着不敢进去。
那里进进出出的都一张张充满生命力的脸,光彩照人,从不畏惧明天。
我知道莫明在学校依旧是十分受欢迎。
有种人是生来就要被人们喜欢的。
莫明的作风并不锋芒毕露,只有种淡定和从容不迫的风度,却很耀眼,不容动摇。
他从小便是这样,学习非常好,课外活动也做的出色。
我底气不足的走进校门,拿着地址,怯生生的问莫明宿舍的方位。
到了宿舍楼下一打听,原来莫明已经去了食堂。
我又去找食堂。
我在食堂那里看到莫明,穿着淡蓝色棉衬衫,英俊干净,已没了少年时的稚气,带着有些早熟的沉稳。
他和一群衣着得体,气质高雅的男女坐在一起吃饭,几个人一边喝啤酒一边聊天。
他们说:“莫明,别不承认了,你和欣宁在谈恋爱吧。
” 莫明淡淡的笑,叫欣宁的女孩微微低下头。
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有漆黑笔直的长发。
我当时很想喊一声莫明,可是我终究没有,我躲在角落里,看看莫明,看看自己,一种无限的颓唐涌上心头。
我们到底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我想。
我不敢喊他,不敢在那些大学生面前喊莫明,我看到厚厚的壁障横亘在我与莫明之间。
我把所有的勇气都失掉了。
以致于不能够喊一声,莫明。
我看了莫明很久,远远的看着他,看得很仔细。
我在心里说,谢谢你,莫明,你在小时候喊我去打乒乓球,让我不再像个白痴一样一个人站在一边。
还有你和我一起上学放学。
莫明,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在心里说。
然后我逃出了大学,一个人在南方繁华的城市流落。
我没有钱住旅馆,就去看通宵电影。
午夜场的电影,极少会放新片,大都是些老片子来回反复的放。
电影放的是“伤逝”。
我看到那对男女年纪轻轻辛辛苦苦走到一起,我看到鸡毛蒜皮中两个人的爱情终于被消磨殆尽,我看到所谓牢固不破的爱情在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绝望中伤痕累累,两败俱伤,我看到最后终于走到绝路的女子,消失得干脆利落。
在黑暗的影院里我抱着我的画筒,看得浑身发抖。
天亮的时候我走出影院。
莫明 我接到过林小年的电话。
我们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天气。
然后小年在电话那头沉默不语。
电话是容不得沉默的,一旦不说话,寂静就会成倍的夸张起来。
我问她:“你怎么了
” 林小年说:“没有,改天我再打给你吧。
” 那年,等我放假的时候,我发现林小年已经搬家了。
我很吃惊,不能相信那个宁静与柔顺的女孩,真的离开了。
林小年的邻居告诉我,小年的爷爷死了,她把房子卖了,去了别的地方打工。
“这孩子命不好,一直孤苦伶仃的。
他爷爷活着的时候虽然不管她,可是总算有个亲人。
”他们说。
一整个假期我都过得有些恍惚。
那个时候我正和欣宁谈恋爱,带欣宁来我家玩。
我和欣宁手牵手逛街,路过那家小音像店,老板已经不再放那首《许我向你看》。
后来我收到林小年的信,邮戳是另一个城市,小年在信上说爷爷去世了,她在外地找到工作,现在很好,也没有具体的联系方式。
我和林小年失去了联系。
以后,父母搬了家,我自己在读书的城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我和欣宁一直交往着。
有时我想,如果不是手腕上的表,我真的就很难记起那个存在于我的少年时代的女孩了。
欣宁对我说:“你的表好旧哦,我给买块新的吧。
” 我看看表,说:“不用了,还能用的。
” 我一直带着。
我在30岁时和欣宁结婚,事业有成,前程远大。
我时常出差,我不喜欢飞机,总是选择火车,我觉得,这样才有一种翻山越岭的满足。
看见城市和村庄向我身后别去,告别和迎接的交错感激荡着我。
我忽然想,也许哪一年,林小年也这样在火车上无止境的漂泊过。
林小年 其实那天,我给莫明打电话时,爷爷刚过世。
我在厨房洗碗,出来的时候,看见爷爷闭着眼睛。
我以为他睡着了,没有惊动他。
我没有想到,爷爷已经死了。
后来我惶恐无助的把爷爷送到医院。
医生说人已经死了。
丧葬,墓地,寿衣……都是要钱的,我只好卖了房子。
买主把价钱压的很低,我没有办法,要赶紧把爷爷安葬。
我看着院子里嫩黄的迎春花,想起第一次见莫明,想起那个无法忘却的春日。
我想,也许以后,我就再也见不到莫明了。
我突然感到很累,非常恐惧,今后就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我在晚上走到电话亭给莫明打电话,可是我什么也没有说。
我想,我只是想听听莫明的声音,仅此而已。
后来,我再也没有给莫明打过电话,亦真的再没见过他。
春日的午后,我像少年时代一般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好像莫明就在我身边看着我时那样,我有一台小小的音响。
我喜欢听李宗盛和保罗.西蒙,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影原声音乐。
小房间弥漫着《鬼迷心窍》忧伤柔美的调子: 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
斩了千次的情丝却断不了,白转千折它将我围绕。
有人问我你究竟是哪里好,这么多年我还忘不了。
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是鬼迷了心窍也好,是前世的因缘也好,然而这一切已不再重要,如果你能重回我怀抱。
是命运的安排也好,是你存心的捉弄也好,然而这一切已不再重要,我愿意随你到天涯海角。
虽然岁月总是匆匆的催人老,虽然情爱总是让人烦恼,虽然未来如何不能知道,现在说再见会不会太早。
…… 有一天,那是一个普通的初冬的星期天。
我一个人去看了一场电影,吃了拉面。
然后暖和和的在少有的冬日晴光下漫步。
那天我的收获很大。
在一家不起眼的音像店买到了一张名为《滚石九大天王齐贺岁唱十二出好戏》的CD。
第七首就是《许我向你看》。
那首歌原来是林青霞唱的。
我很惊讶,没想到林青霞也出CD。
多少年过去了啊,有些人,有些事已经远去了,青春如同隔夜的红蔷薇,渐渐枯萎。
可是那个名字依旧埋在心底,虽然很深,虽然沾满灰绩,却仍然不能忘记,我想,也许怀念永远不灭。
我知道我本就不是能够拥有很多的人,于是总是很知足,如果人人都有满满一捧的幸福的话,我不要那么多,我只要一点点,我只要指缝间那么一点点的幸福就可以了。
可以回忆,可以怀念的那么一点点幸福。
《许我向你看》的旋律,静静的,细微的,蔓延开来。
想去景德镇玩。
有什么好的地方啊
最好是有游乐场的地方啊
景德镇周边景点:景德镇 瓷都景德镇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西省东北部。
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美丽而又富庶。
作为省辖市,辖管一市一县二区,即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
全世界总面积520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市区含昌江、珠江两区,面积为124平方公里,人口38万。
景德镇历史悠久,千年窑火不断。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汉唐以来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景德镇在明代时就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
宋景德年间,真宗命这里烧造“御器”,所产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四字,这里遂改称景德镇。
明清时期,这里设有规模宏大的官窑。
现在市区存有湖田、南市街、黄泥头等大型古瓷窑遗址。
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的独特风格,举世无双,且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
郭沫若曾赞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不仅制陶瓷名闻中外,而且风景优美。
群山环抱,昌江、南河流经市区如带。
佛印莲花塘香荷并蒂,西园五凤阁丹桂飘香,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
购物: 购买及收藏景德镇花瓶和瓷板画作为收藏品的比较多。
车一鸣大师的瓷板画及景德镇民间老艺人胡春根的青花浑水花瓶都是收藏家们的热品。
瓷版画无论是挂在客厅还是卧室,都会使居室变得更加气派,花瓶摆放起来也能让客人感觉到你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品位。
客厅是展示居室的窗口,可以考虑选择陶瓷雕塑、花瓶等艺术陶瓷品种。
书房除文房四宝选用瓷器道具外,像笔筒、画筒、烟碟、杂什盒类均可选用艺瓷产品。
摆放时要注重光线照射的调配,不宜放在很亮光处,以免由于釉光的强烈反射引起视觉不适。
走廊拥有大空间的居室和室外廊房入口处都可选购大件花瓶装饰门面,也可选购较有韵味的仿古瓷代替,以增加文化气氛。
有条件置博古架的家庭,可摆放些紫砂壶、刻盘及花插类艺瓷品种。
不过,摆放艺瓷一定要少而精,千万不可为炫耀藏品而又多又滥。
给朋友选购艺瓷作为礼品,则必须根据朋友的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选择。
景德镇陶艺名人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定、得到国务院承认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仅12名: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王隆夫、王恩怀、刘远长、熊钢如、唐自强、李进、戴荣华、张育贤、徐庆庚。
他们的艺术陶瓷真品最高价值可达几十万,最低的也得数百上千元。
刘远长创作的《飞天天女散花》曾获百花奖一等奖、《哈哈罗汉》、《豹》、《春燕展翅》等分别获得迎春奖和新产品奖。
熊钢如大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有三十余年,其瓷雕《张遂》、《张衡》曾获全国科普美展二等奖。
除了上述112名国家级大师外,还有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评定的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36名,以及由景德镇市政府评定的市级工艺美术家55名;另外景德镇还拥有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教授和民间艺人100多人。
警惕购物三大陷阱陷阱一: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
在市区的车站等窗口地区的陶瓷经营户,大量存在将广东潮洲瓷等外地瓷与景瓷混杂销售,并有人擅自雕刻“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
陷阱二: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
在景德镇几个大的陶瓷市场有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在市场内的一些门店,任何一件瓷器,几乎都能随意配上任何陶艺大师、名人的证书,证书和陶瓷作品完全脱节。
陷阱三:对作者的身份任意拔高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
一些作品证书对作者的简介、学历、职称、获奖作品等内容任意拔高,随意编造。
识别真品“景瓷”的三个绝招第一招:仔细看,认真试仔细看。
景德镇制瓷素有“白如玉”的美誉,我们可以先看看其瓷质是否白里泛青,如果是白中透着乳黄或其他杂色,那八成是低劣的瓷器。
然后,要看陶瓷外观是否有缺陷,如开裂、斑点、欠釉、着色不均等。
认真试。
一试陶瓷敲起来的声音,景瓷“声如罄”,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二试陶瓷是否够硬,景瓷都是高硬度瓷,用金属工具在陶瓷上一划,应该毫无痕迹;如果留有划痕,那多半是冒充景瓷的劣质瓷。
三试导热速度。
景瓷是高密度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更加厚重,导热速度较慢。
对于陶瓷容器,可倒入温度较高的热水,若是景瓷,容器周身温度变化不大,反之则容器周身会很快发热。
第二招:从作品证书下手辨别真伪。
景德镇陶瓷协会印制出A、B两个不同版本的《景德镇艺术作品证书》,对景德镇市具有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以上职称者的作品,统一配发此证书,并实行一品一证。
《景德镇艺术作品证书》分为A、B两个版本。
A本为硬皮精装本,外形尺寸为10×17厘米,另加一张活页式内芯,对开对折;封面以象征“高龄土”的灰白色为底色,在二分之一处套有两厘米宽、象征陶瓷色彩的紫降色缎带横贯中央,正上方一角有硬币大小的陶瓷协会缩写徽记;A本内面印有郭沫若先生1965年来景访问时留下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的手书字样。
B版本为纸质简装本,对开4折、外形尺寸略小于A本,为10×
【第16句】:5厘米。
其封面采用了景德镇传统青花色调为底色,正上方四分之一处,选用了青花缠枝莲图案,与下面“景德镇制”注册商标底款连为一体,素雅明快。
在证书内页,除印有中英文对照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简介、作者姓名、职称、作品名称、创作时间、作者签名、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及编号等相关内容外,白色底纹上还印有“陶冶图”局部图案。
仔细观察证书内页,印在作者近照上的钢印,真证书钢印上应该印有“景德镇陶瓷协会”字样。
第三招:在商讨好价钱后,要求先付部分货款,买下瓷器后,在店主面前刮开证书封三下方的银粉,拨打800免费查询电话,确认是真品而非赝品之后,再付剩下的货款。
另外还想提醒您的是,景瓷中容易被假冒的大多是雕塑瓷,由于雕塑瓷做好母样后可进行批量生产,容易被造假者仿制;而釉上、釉下等彩绘装饰瓷,必须一件一件来做,比较费工夫,所以造假者较少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