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资治通鉴好词好句
【第1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2句】: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第3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第4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第5句】: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第6句】: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第7句】: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
【第8句】: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第9句】: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第10句】: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第11句】: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第12句】: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
【第13句】: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第14句】:秦穆公失马
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第15句】: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第16句】:“阅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第2句】: 还有吗资治通鉴的好词好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
(3)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第3句】: 资治通鉴好句摘抄,急需
【第1句】: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其足以定矣;
【第2句】: 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第3句】: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第4句】: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第5句】: 君不闻海大鱼平?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拓拔宏之伪也,儒者之耻也。夫宏之伪,欺人而自欺久矣。欲迁洛阳,而已伐齐为辞当时
亦不知其伪者特来形言,刁也与争而已。出其府藏金帛衣器以赐群臣,下逮于民,行无故之
赏,以饵民而要誉,得这者固不以为德也,皆欺人而适以自欺也,犹未极形其伪也。
至于天不雨而三日不食,将谁欺,欺天乎?人未有三日而不食,将谁欺,欺天乎?
人未有三日而不食者,况其在携养之子乎?其不食也,孰信之?大官不进,品物不具,
宦官宫妾之侧,孰禁之?果不食与欤哉!而告人曰:“不食数日,犹无所惑。”
将谁欺,欺天乎?
德立而后道随之,道之而后政随之。诚者德之本,欺者诚之反也。汉儒附经典以刻书文章,
皆不诚之政也。而帝之所以帝,王之所以王,在是而已。乃毕行之以欺天下者唯宏尔。后之
论者犹称之,以为斯道之荣,若汉唐之贤主惧无所逮者。不恤一日之劳,不吝金钱之
费,而已位后世所欣慕,则儒者将以其道博宏光而侈门庭?
故曰:“儒者之耻也。”
【第4句】: 资治通鉴(青少版)好词好句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黄袍怪变化后的形象: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
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
足下乌靴花摺,腰间鸾带光明。丰神真是奇男子,耸壑轩昂美俊英。
这段词写得实在是妙,把一个儒雅学士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立体。从头到足,出奇的飘逸潇洒!形容典雅,体段峥嵘,怨不得皇帝也认不出来呀,只怕我们见到也得生出羡慕结交之心呢! 此是描写女儿国国王的一段词: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
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
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
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
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如何,若您是唐僧,只怕早已不取经了罢?呵呵!! 脸衬桃花瓣,就这一句就了得了,‘衬’字从宏观上写,写出了女王脸型的娇美,大约是瓜子脸吧;‘桃花瓣’,从微观上看,也可联想到女王肤质的柔腻和白滑。
其它的更不用说了!绝色美人呀! 师徒说话,不觉早已入更。正是: 沉沉宫漏,荫荫花香。
绣户垂珠箔,闲庭绝火光。秋千索冷空留影,羌。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黄袍怪变化后的形象: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
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
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足下乌靴花摺,腰间鸾带光明。
丰神真是奇男子,耸壑轩昂美俊英。 这段词写得实在是妙,把一个儒雅学士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立体。
从头到足,出奇的飘逸潇洒!形容典雅,体段峥嵘,怨不得皇帝也认不出来呀,只怕我们见到也得生出羡慕结交之心呢! 此是描写女儿国国王的一段词: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
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
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
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如何,若您是唐僧,只怕早已不取经了罢?呵呵!! 脸衬桃花瓣,就这一句就了得了,‘衬’字从宏观上写,写出了女王脸型的娇美,大约是瓜子脸吧;‘桃花瓣’,从微观上看,也可联想到女王肤质的柔腻和白滑。 其它的更不用说了!绝色美人呀! 师徒说话,不觉早已入更。
正是: 沉沉宫漏,荫荫花香。绣户垂珠箔,闲庭绝火光。
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声残静四方。绕屋有花笼月灿,隔空无树显星芒。
杜鹃啼歇,蝴蝶梦长。银汉横天宇,白云归故乡。
正是离人情切处,风摇嫩柳更凄凉。 这是玉免精中的一段词,主要是暗写真公主的可怜遭遇。
我尤为欣赏是其中的两句: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声残静四方。此时正是深夜,玉宇无尘,秋千空悬,寒月留影,平日的欢闹早已远去;夜深人静,羌笛声起,悲韵不绝,更添凄凉;您动了侧隐之心了吗? 穿一件织金官绿紵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
时样□(上“髟”下“的”)髻皂纱漫,相衬着二色盘龙发;宫样牙梳朱翠晃,斜簪着两股赤金钗。云鬓半苍飞凤翅,耳环双坠宝珠排。
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这是第二十三回中描绘的一位夫家姓贾,娘家姓莫的妇人的形象。
你看,一个是贾(假),一个是莫(没);只可怜了八戒了。 这一段写得相当流畅,颜色鲜艳夺目,重点描绘头饰,‘时样’、‘宫样’二字,说明这个妇人还是相当时髦;‘飞凤翅’、‘宝珠排’给人一种动感; 末两句更是画龙点晴之笔:脂粉不粉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您看看,可谓半老徐娘,风韵犹存,怨不得走投无路的八戒要说:“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 闺心坚似石,兰性喜如春。
娇脸红霞衬,朱唇绛脂匀。 蛾眉横月小,蝉鬓迭云新。
若到花间立,游蜂错认真。 飘扬翠袖,摇拽缃裙:飘扬翠袖,低笼着玉笋纤纤;摇拽缃裙,半露出金莲窄 窄。
形容体势十分全,动静脚跟千样?。拿头过论有高低,张泛送来真又楷。
转身 踢个出墙花,退步翻成大过海。轻接一团泥,单枪急对拐。
明珠上佛头,实捏来尖 ?。窄砖偏会拿,卧鱼将脚?。
平腰折膝蹲,扭顶翘跟?。扳凳能喧泛,披肩甚脱 洒。
绞裆任往来,锁项随摇摆。踢的是黄河水倒流,金鱼滩上买。
那个错认是头儿, 这个转身就打拐。端然捧上臁,周正尖来?。
提跟?草鞋,倒插回头采。退步泛肩 妆,钩儿只一歹。
版篓下来长,便把夺门揣。踢到美心时,佳人齐喝采。
一个个汗 流粉腻透罗裳,兴懒情疏方叫海。 一气无冬夏,三秋永注春。
炎波如鼎沸,热浪似汤新。分溜滋禾稼,停流荡俗 尘。
涓涓珠泪泛,滚滚玉团津。润滑原非酿,清平还自温。
瑞祥本地秀,造化乃天 真。佳人洗处冰肌滑,涤荡尘烦玉体新。
褪放纽扣儿,解开罗带结。酥胸白似银,玉体浑如雪。
肘膊赛冰铺,香肩欺粉 贴。肚皮软又绵,脊背光还洁。
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中间一段情,露出风流穴。
话说唐三藏幸亏龙子降妖,黑水河神开路,师徒们过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来。真个是迎风。
【第5句】: 不注重积累的名人故事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积累语言 , 他许多的好词佳句都是从村夫僧人那里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听了,心想:“这不是诗吗?”他便默默地记下,久久咀嚼,后来就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还有一次,一位给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吟得“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一直为人称道. 苏步青的“零布头” ——时间是积累不可缺少的“支出”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他在参加五届三次人大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时间本来是一定的,但是,对于善于利用它的人来说,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拿破仑的知识积累 ——成功离不开积累 当年叱咤疆场,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一个给法兰西人民带来无限荣耀,一个向世人发出“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积累.在他于巴黎军校攻读炮兵攻略,学习海军知识时,一直是勤勉地苦学,用心地积累.当室友们吃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依旧潜心于对地理、历史和数学的研究并乐此不疲.这一直持续了他整个学习生涯的积累过程,为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于,拿破仑成就了法兰西帝国,而长期的积累则成就了拿破仑,成就了他近似疯狂的自信. 昆山无书 ——积累要从点滴开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生长在江苏昆山,据传说,他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至今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 顾炎武的著作《日知录.自序》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遇到难题,一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当为止.由于不知疲倦地勤奋学习,顾炎武十多岁时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治通鉴》读完,并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屋子. 杰克·伦敦的“笨工夫” ——点滴积累成就事业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的.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他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看来,杰克·伦敦有些笨,但是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不经过笨工夫就可以学到的呢. 王充注重积累 ——厚积才能薄发 汉代的王充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是在非常清贫的情况下开始治学的.他的家里很穷,没有钱来买书,于是,他就到洛阳的书店里去读书.读完一本就背一本书,看完一个店里的书就到另一个店里去.他读的书非常多,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类书,共 13000 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书,他几乎都一一读过.因此,在他的脑海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王充从 34 岁开始写《论衡》.为了能够专心致志地著作,他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应酬活动.在他的卧室的窗台书架上,到处放着刀笔和竹木简,一旦有好的想法,就及时地记录下来,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坚持这么做.因此,他为《论衡》这部书积累不少的素材,使得这部巨著得以顺利完成. 果戈里的笔记簿 ——创作的成功离不开材料的大量积累 俄国著名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广泛观察过后悉心记录的笔记簿进行了成功的文学创作. 这位作家的一个习惯就是身边常备一个本子,随时记下一切在社会上观察、体验到的事情.除了眼见的各种景物外,还有耳闻的各种有意义的话语.在这些记录里,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有,既有多种动植物的名字和它们展示给作家并拨动他心弦的特别之处,也有挂在捕鱼狩猎者口头的俗语和朴实的但是耐人寻味的语言,还记录下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和事情的思考.这些记录为果戈里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素材,他曾经不无得意地把自己心爱的笔记簿称为“手头的百科辞典”. 马克思的广博涉猎 ——广泛的积累非常有用 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动手写《资本论》,阅读了 1500 种以上的书,在书中引用了十几个学科、数百个作者的观点,留下了 100 多本读书笔记.他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并对文学艺术有极高的修养,海涅、歌德、但丁、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能如数家珍,随口吟诵.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能够用流畅的英语、法语著述立说,对自然科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这些有益的积累,对成就他的事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 ——创作需要实际的积累 有一天,几个青年问。
【第6句】: 求资治通鉴的好句子
【第1句】: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 甸之积弊。
【第2句】: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
【第3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第4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承,贵贱位矣
【第5句】: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
【第6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第7句】: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资治通鉴·汉纪》)
【第8句】: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资治通鉴》卷二)
【第9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10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第11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第12句】:苟自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第14句】: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第15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第16句】: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第17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第7句】: 资治通鉴好词两字
两字的没找到
【第1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2句】: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第3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第4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第5句】: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第6句】: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第7句】: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
【第8句】: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第9句】: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第10句】: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