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曾国藩说的名言警句大全
【第15句】:特患业之不精耳。
【第16句】: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第17句】: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第18句】: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第19句】: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第20句】:人生莫惧少年贫。
【第21句】: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第22句】: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第23句】: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第24句】: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第25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第26句】: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第27句】: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第28句】: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第29句】: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第30句】: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第31句】: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第32句】:家和则福自生。
【第33句】: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第34句】: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第35句】: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第36句】: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第37句】: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第38句】: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第39句】: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第40句】:智慧愈苦而愈明。
【第41句】: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第42句】: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第43句】: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第44句】: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第45句】: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第46句】:须先立坚卓之志。
【第47句】: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第48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第49句】: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第50句】: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第51句】: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第52句】:无好小利。
【第53句】: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第54句】: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第55句】: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第56句】: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第57句】: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第58句】: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第59句】: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曾国藩名言警句大全阅读
曾国藩名言警句
【第1句】:凡事豫则立。
【第2句】: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第3句】: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第4句】: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第5句】: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第6句】: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第7句】: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第8句】: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第9句】: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第10句】: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第11句】: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第12句】: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第13句】: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第14句】: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第15句】: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第16句】: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第17句】: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第18句】: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第19句】: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第20句】: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第21句】: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第22句】: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第23句】: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第24句】: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第25句】: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第26句】: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第27句】: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第28句】: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第29句】:无好小利。
【第30句】: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第31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第32句】: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第33句】: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第34句】: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第35句】: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第36句】: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第37句】: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第38句】: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第39句】: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第40句】: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第41句】: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第42句】: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第43句】: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第44句】: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第45句】: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第46句】: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第47句】: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第48句】: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第49句】: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第50句】: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第51句】: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第52句】: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第53句】: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第54句】: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第55句】: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第56句】: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第57句】: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第58句】: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第59句】: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第60句】: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第61句】: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第62句】: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第63句】: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第64句】: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第65句】: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第66句】:处事宜决断。
【第67句】: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第68句】:人以气为主。
【第69句】: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第70句】: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71句】: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第72句】: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第73句】: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第74句】: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第75句】: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第76句】: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第77句】: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第78句】: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第79句】: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第80句】:智慧愈苦而愈明。
【第81句】: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第82句】: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第83句】: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第84句】: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第85句】: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第86句】: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第87句】: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第88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第89句】: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第90句】: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第91句】:好谈己长只是浅。
【第92句】: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第93句】: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第94句】: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第95句】: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第96句】: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第97句】: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第98句】: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第99句】: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00、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10【第1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0【第2句】:侍亲以得欢为本。
10【第3句】: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0【第4句】: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0【第5句】:思与学不可偏废。
10【第6句】: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第7句】: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0【第8句】: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10【第9句】:心至苦,事至盛也。
1【第10句】: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第11句】: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第12句】: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第13句】: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第14句】: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第15句】: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1【第16句】:知足天地宽。
1【第17句】: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第18句】: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1【第19句】: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第20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第21句】: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1【第22句】:勿过多怜悯。
1【第23句】: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第24句】: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1【第25句】: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第26句】: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1【第27句】: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第28句】: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第29句】: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第30句】: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第31句】: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1【第32句】: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第33句】: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1【第34句】: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第35句】: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第36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第37句】: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第38句】: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1【第39句】: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1【第40句】: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1【第41句】: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第42句】: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第43句】: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第44句】: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第45句】: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第46句】: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第47句】: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1【第48句】: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第49句】: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1【第50句】: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第51句】: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第52句】: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第53句】: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第54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第55句】:须先立坚卓之志。
1【第56句】:人不可无缺陷。
1【第57句】: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第58句】: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1【第59句】: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第60句】: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第61句】: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第62句】: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第63句】: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第64句】: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第65句】: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第66句】: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1【第67句】: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第68句】: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第69句】: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第70句】: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第71句】: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1【第72句】: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第73句】: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1【第74句】:甘苦自得。
1【第75句】: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1【第76句】: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第77句】: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1【第78句】: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1【第79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第80句】: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第81句】: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1【第82句】: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第83句】: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第84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第85句】: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第86句】: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第87句】: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1【第88句】: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第89句】:家和则福自生。
1【第90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第91句】: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1【第92句】: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第93句】: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第94句】: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第95句】: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1【第96句】: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1【第97句】: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第98句】: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第99句】: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200、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20【第1句】: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0【第2句】: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20【第3句】: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20【第4句】: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20【第5句】: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0【第6句】:有其功,必有其效。
20【第7句】:广其识则天下大。
20【第8句】: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20【第9句】: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第10句】:人伦明,则礼乐兴。
2【第11句】: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2【第12句】: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2【第13句】: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第14句】: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2【第15句】: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第16句】: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第17句】: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第18句】: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2【第19句】: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2【第20句】: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2【第21句】:禁大言以务实。
2【第22句】: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第23句】: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2【第24句】: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第25句】: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2【第26句】: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2【第27句】: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2【第28句】: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2【第29句】:小仁者,大仁之贼。
2【第30句】: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2【第31句】: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2【第32句】: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第33句】: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2【第34句】: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第35句】: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第36句】: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第37句】:特患业之不精耳。
2【第38句】: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2【第39句】: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2【第40句】: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第41句】: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2【第42句】: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2【第43句】: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第44句】: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第45句】: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第46句】: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2【第47句】: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第48句】: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2【第49句】: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第50句】: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2【第51句】: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2【第52句】: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2【第53句】: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2【第54句】: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
2【第55句】: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第56句】: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2【第57句】: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2【第58句】: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