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一、讽刺虚伪小人的古文
1、原文: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蝜蝂传》.唐.柳宗元
2、5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3、3见物不见人——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4、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5、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6、6天高皇帝远——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7、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8、10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0、选自《周元公集》。作者是北宋的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中提到的东晋的陶渊明就是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文章《桃花源记》的作者。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
1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13、班主任用16张戳心的图告诉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14、5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15、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16、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杂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元孟汉卿
17、2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18、3鸡烂嘴巴硬——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19、C.孔子的“仁爱”基于血缘亲情之爱,并由此延伸拓展形成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
20、其中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阐述了“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入则……出则”阐述了“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此二处在论证思路上形成正反对照,阐明了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二、含蓄讽刺小人的古文
1、“欢迎您,大人,”一个黑头发、黑眉毛的女人当即走进客房,她尽管有了点年纪,但依然挺美。“您想用饭还是上茶炊?”
2、3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本来不知道,强说知道。
3、本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和齐国的诡计;接着写使楚时,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鲜明地展现了晏子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特点。
4、第三部分点明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乎?
5、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电子版)!暑期预习必备!
6、⑤向来学者只讲杜甫的开辟,而不讲王维,这是不全面的
7、7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8、5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9、(摘编自《“智能+”带来新变革》,转自新华网)
10、4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11、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12、康肃公的特点是自矜傲慢;卖油翁的特点是沉稳谦虚。
13、2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14、6山雨欲来风满楼——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15、6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16、(中学生要命的零食)比猪饲料成本低,比毒品利润高:毁掉3亿年轻人,只要五角钱
17、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18、3假惺惺——假心假意的样子。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的《论语·里仁》。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0、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三、讽刺小人的文言文
1、6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2、2汉贼不两立——比喻有我无你。
3、7为虺(huǐ)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4、5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5、B.义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外部表现为文化修养高、态度谦逊、对人对事讲诚信。
6、不懂自律的同学,将是此次疫情最受影响的孩了
7、3君子之交淡如水——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8、7象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9、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春秋佚名《国风·鄘风·相鼠》
10、2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11、3脚踏两只船——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
12、③第三个角度: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君治理国家。
13、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部分简述了登泰山的经过:季节时令、到泰山的路途、登山的同伴、登山的路线和登顶所见之景.第三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观泰山日出,突出描写色彩,大量运用比喻。第四部分则写了泰山的古迹:祠堂、石刻等。第五部分描写泰山冬天的自然景色,反映出作者登山兴致之浓厚。
14、6塔尖上功德——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15、7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6、(名师名卷)2024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17、A.锱铢必较思忖兴味索然无味
18、B.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
19、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20、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四、讽刺小人卑鄙文言文
1、本文记叙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番对话:有负朋友托付者,应与之绝交;士师没有管理好下属者,应将其罢免;君王治国无方,陷国于混乱者,应将其废黜。层层深入,步步逼进,从中可见孟子言辞之犀利,思维之缜密。从作者三个角度设问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
2、译文:看那老鼠还有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赶快去死别迟疑。
3、2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7哑子吃黄连——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6、我们在学生时代都有学过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一种书面的文章,那么讽刺人虚伪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古人对小人的讽刺句子?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8、4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9、2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10、5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11、8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12、200、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1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附参考答案
14、“我想,我能的。对您来说,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可是……记得您那时老是念诗给我听,关于‘幽暗的林荫小径’什么的,”她冷笑着补充说。
15、译文: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16、1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17、70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18、①表明自己独爱莲花,赞美莲花的品格。
19、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孟子对“儒家之义”的贡献。
20、7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五、形容虚伪小人的文言文
1、中高考会否延迟?延期开学如何保障学业?权威解答看这里!
2、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3、2二者不可得兼——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不能兼而有之。
4、3九鼎不足为重——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5、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6、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7、4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8、本文作者是北宋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此文选自《东坡志林》。
9、自私是人之本性,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类发明汽车是为了自己方便出游人类发明电视机是为了自己方便娱乐。。。。。。如果自私就算小人的话,谁才是“大人”所以,不好意思,你现在还不算小人,哈哈。。。
10、1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11、3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12、从经济特性看,“智能+”与“互联网+”的价值创造方式不同,“智能+”超越了“互联网+”带来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网络外部性,将通过智能感知、自主预测等塑造出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经济形态。
13、7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14、作者论述思路清晰,在鲜明地表明对“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的态度后,先指出匆匆而读毫无收获,接着列举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表明“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观点;接者进一步论述“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表明“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的观点。
15、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元代佚名《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17、①这种情况和他的五律情况相近②其实不仅王维是开辟,李白、高适、岑参诸家何尝不在开辟
18、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19、1杵臼交chǔjiùjiāo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20、1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