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元宵和汤圆(又叫圆子)像极了,好像是一种食物的两种分身,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在传统节日的元宵节和冬至节的食物中更是主角儿。来个趣味问答,到底先有元宵还是先有汤圆?
汤圆VS元宵“汤圆”、“元宵”的传承
从诗人的诗中,我们找到了“元宵煮浮圆子”的古影像,“圆子”就是汤圆,现在台湾的闽南人还这么叫。南宋周必大有《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诗吟: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了浮圆子的时空、描摹了浮圆子的情景:“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今夕元宵夜、庆团圆,厨房里灶上大釜中煮浮圆子,圆圆如珠的圆子浮出浊水面。(煮浮圆子的时候,锅中清水和了汤圆的糯米粉成了白浊水。)这一刻和现代人煮浮元宵的经验完全相叠合。
浮圆子周必大的这首诗是“岁时杂咏”之一,就是记载一年四季中的节俗风土文化的风物诗。他的诗题说“前辈似未尝赋此”,反映了他看到前人的元宵节风物诗中没有“浮圆子”这一项,故而做成此《元宵煮浮圆子》补白了。从这里来看,“先有元宵还是先有汤圆?”好像答案就要浮出水面了。真的是这样吗?再看下去。
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也作了《元宵煮浮圆子》一诗,诗句说了元宵的食俗和节俗:
美擅团节,名传灯月筵。清风同说饼,嘉夜煮浮圆。
从诗中看到赏灯、赏月、浮圆子,都是元宵节的习俗,同样传承了南宋元宵良辰美景之夜“煮浮圆(子)”、庆团圆的习俗。
汤圆赐福乾隆皇帝弘历还有一首《元宵联句》(君臣合作的诗),诗的“题注”明白说出了“元宵”的来历:“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清代北京人在元宵节吃圆子(汤圆),于是就把圆子叫成“元宵”了。
那么元宵节先有元宵还是先有汤圆?答案就完全清楚浮现了!
晚清连横的《雅言》记载了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元宵”是“年节供祭之物”,也就是元宵节祭祀神明的祭品。《雅言》也引用周必大的《煮浮圆子》杂咏诗题注为典故,其后接着说“后人因元宵煮圆子,因呼圆子为‘元宵’”。
元宵从这里可以看到圆子、汤圆、元宵是一样的食物。后代说它们作法不同,也不能完全概括,作法上可能是由于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现在的人说“有内馅的叫元宵,没有内馅的叫汤圆”,这也不是正解,可以说是后人笼统含糊“囫囵”吞圆子的看法。
形形色色的元宵
从清代的文献来看,汤圆和元宵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作法。清末民初杭州人徐珂(公元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著有《清稗类钞》一书,就清楚写了汤圆的表、里和作法,现在来看一看,可以给圆子们正正名:
“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然实常年有之。屑米为粉以制之。粉入水,沉淀之使滑而制成者,为挂粉汤圆,有甜咸各馅。亦有无馅者,曰实心汤圆。”
元宵所以说汤圆(一名汤团)在中土北方叫做元宵,其作法是“屑米为粉以制之”,就是把米(黏性的糯米)研磨成碎片米粉,“粉入水中”使它变成软滑的团子。
现在流行的有“搓汤圆”和“滚元宵”两种作法。
汤圆有甜馅的、有咸馅的,清代都叫“挂粉汤圆”,也有没馅的,叫“实心汤圆”;有馅、没馅都是汤圆、都是元宵。“上米糅纤粉,佳瓤(糕点的馅)裹碎琼”(淸弘历《元宵联句》)就是描写上好米团子——汤圆包有精美的内馅。
挂粉汤圆所以说“没有内馅的叫汤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现代常见的元宵倒是“咸馅的”这一味少了。《元宵联句》咏叹汤圆“野具胜侯鲭”,就是赞美咸汤圆美味胜于鲭鱼的鲜美味。
汤圆、元宵的历史
说到这儿,顺便来追索一下汤圆,也就是“元宵”的历史。徐珂说,华夏古人早就知道汤圆的美味,一年不分春夏秋冬四季都要吃。清弘历的《元宵联句》提及“道古传是荆楚,而今满市城”,就说吃汤圆的风俗早在南北朝时的荆楚一带就有传说,现在(指清代时)满城市到处都有,且一年四季随时都吃得到。
干菜汤圆而南宋周必大的浮圆子的经验说“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将汤圆与汉代的古早味米甜点作了连结。汉代官府有汤官,专职供“饼饵”。从古籍来看,“饵”这种食物在华夏文化中出现得很早,周代礼制中就有,是祭祀天地的“笾食”之一,也是宴飨贵宾的美食。“饵”和甜元宵(即甜汤圆)是同种类的食物,都是磨碎了米制成米粉,然后和水做成的枣、豆味之类的甜食,但是“饵”是蒸出来的,形状不见得是圆的。
汉代《西京杂记》有记载“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蓬饵”属于“饼饵”一类的甜点。上元节(即元宵节)时食用的甜元宵,和汉代宫中正月上辰所食的“饵”,这两种节俗食物的特性,从古籍的解释来看是有些共通性的。
周必大所说的“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表现了汤圆、元宵和上古美味的“饵”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也足以显现“元宵”这种中华美食的文化渊源流长,耐人寻味。
文案编辑:霞客说历史文案审核:霞客工作室
有哪些关于红玫瑰的诗词或句子
〔原创五言绝句〕玫瑰花开
阿福顺天
2024年10月6日 · 前上海精艺不锈钢器皿厂员工
微身亮娇姿,
沁香在呎尺。
数有四季别,
窃喜今神炽。
相关搜索
玫瑰
美文
你们听过最好,最美的关于友情的诗词或句子是什么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是一首送别的友情诗,特别是“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这一句,给人很美好的感觉,白云洁白无瑕,让人一下就进入了清逸高洁的境界。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意思是: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这首送友人刘十六归隐的诗,一方面饱含着对刘十六的友情和他美好的祝愿,另一方面也寄托着自己的一种解甲归田,不如归去的愿望。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文人,有着政治抱负,想建功立业的梦想很大,却总是看不清自己。同时他生性高傲,不入流当时的官场,当理想和现实的抵触把他的梦想击得粉碎时,他便有了想去过自由自在隐居读书写诗的生活,他借着送友人的这首诗,抒发着自己这份美好的愿望。而事实上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时而周游各地,时而隐居,真的过上了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生活,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
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我知道关于春节的诗词有很多,现在我来说一说,我知道关于春节的诗词有哪些吧。
【第1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 王安石。
【第2句】: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宋 ] 陆游。
【第3句】: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新年作》[唐]刘长卿。
【第4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第5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夜》[宋]文天祥
【第6句】: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拜年》[明]文征明。
【第7句】: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唐]白居易。
【第8句】: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岁除夜》[唐]罗隐。
这些就是我知道过年的诗句,其实还有许许多多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我是五年级学生,请网友点评加关注,谢谢!
什么诗词或句子听了让人热血沸腾
愚认为读后令人热血沸腾的诗句有:
《大风歌》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汉争霸,英雄赞歌!
你写过哪些特别好的诗词或句子呢
不多不少地写过一些习作,这是个人较为喜欢的其中一首:
山居
小酒时蔬种谷麻, 霜风冷雨去浮华。
偶研淡墨方家外, 犹乐林泉钓石蛙。
有没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诗词或句子
大郎,你媳妇跟人跑啦————!!
你读过哪些写雨十分优美的句子或诗词
写雨的古诗很多,各有特点,个人感觉:
最有气象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句。
最有情致的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有“巴山夜雨涨秋池”句。
最有韵味的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有“天街小雨润如酥”句。
最美妙的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有“山色空蒙雨亦奇”句。
最悲情的是杜牧的《清明》,中有“清明时节雨纷纷”句。
最悲壮的是秋瑾女士绝笔诗,仅“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此句出自清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怀》。
谢邀!
有没有霸气奔放狂妄的古风诗词或句子,可以分享一些吗
【诗坛漫话】(第6期)
(一)谪仙、诗仙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