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3974”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风偷去了我们的桨作文
就是这样,一阵风,温和地偷走了我们的桨。
墨(mò)绿色的湖水,玩笑地闪光。(读这段时,声音要缓慢,读出有点失落的感觉。)走吧,别再找了,再找出发的.地方。也许,夏雨的快乐使水闸(zhá)坍(tān)方,在隐没(mò)的柳梢(shāo)上青蛙正指挥着一家练习合唱。
也许,秋风吮(shǔn)干了云朵,大胆的蚂蚁正爬在干荷叶的帐篷(péng)上眺(tiào)望。
也许,一排年老的木桩(zhuāng)还站在水里和小孩一起,等着小鱼把干净的玻璃瓶在青草中安放。
也许,像哲(zhé)学术语一样的湿知了还在爬来爬去,遗(yí)落的分币在泥地上冥(míng)想。(读这几段时,语速稍快,又带些淘气之感,边读边想象。)
不要再想那出发的地方,风偷去了我们的桨,我们将在另一个春天靠岸。(读这段时语速放慢,语气柔和。)堤(dī)岸又细又长,杨花带走星星,只留下月亮,在我们的嘴唇(chún)边把陌(mò)生的小路照亮。(读这段时,语速渐渐放慢,给人以回味悠长的感觉)
偷点自然风作文
车水马龙的人流中,我渴望能偷点自然风。
终于回家了,好想踏上那片亲切的土地,吮吸那记忆中只有故土才有的自然风。
打开车门,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进了车厢,我看见他坐在这节车厢的最后几个位子中的—个。我踏上了车,开始几个小时的等待和盼望,可这陌生的等待,太难熬,我想,车厢内的空气也一定很“难熬”吧。
车内的空气似乎从来不愿意流动,和着呼出的二氧化碳,我看见温度计内的汞柱在升高。长时间的寂静,混着污浊的、凝固的空气,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烈焰般的压抑,直扑向我的喉。我想对坐在我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却什么也没说。
我清楚地感到我的脑袋在变得沉重,眼睛也缺少张开的理由。但我不愿放弃,我想用我即将闭上的眼,寻找人群中那股自然的风。透过被睫毛遮住的`瞳孔,我隐隐约约看到我四周的人或戴着耳机摇头晃脑,或看着小说嘴唇紧闭,或用手指在手机、电脑键盘上飞舞,总而言之,他们无不享受着自己一个人的快乐,我又何必花大力气,瞟这一眼呢?我的眼皮,怕是不想看到这些封闭的个体,干脆不睁开了;脑子呢?干脆歇下了——在这死一般的寂静里,它又何必再做徒劳的运转呢?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什么也没察觉到,也不想去察觉。我宁愿沉醉在梦里——梦里的人是多么精力充沛!身边的一切都被赋予了来自自然的灵性——原始的淳朴生活给了他们精神的融合,不存在什么“事不关己”,也不存在什么“唯我独尊”。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亲近,他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嗔怪是取代横眉冷对的。同类之间的一见如故、互相亲密难道不是所有生物的天性吗?怎么愈加高等的生物在生命融合意义上的认识反倒愈加偏离了进化轨道呢?也许并不是梦中的人喜欢去做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只是他们看到了互相在意的乐趣!当自我封闭成了一种习惯,难道勇于开放的人是不通情理的愚公吗?谁说只有自己才值得关注,谁说小空间、小载体不是社会的折射呢?
是怎样醒来的,完全是我情理的意外。我感到枕在头下的手臂一阵颤动,我迅速地抬起头来——不得不说,我完全是为了自卫才如此清醒,却亵渎了这一份自然的珍贵。一个清脆的、稚嫩的,有些青涩和怯生生的声音传来——“你,没事吧?”我看到他正是这节车厢末尾处的那个孩子,他的眼里依然泛着与进来时一样的活力。“我挺好的,谢谢!”我一面受宠若惊,一面却在为我刚才下的鲁莽定义而懊悔不迭。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下车了,夜色中,我没注意看他往哪个方向去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给我一个探测人性自然之美的仪器,我一定能在人群中找到他。
不知是不是车门打开了的缘故,我感到一阵清爽,困意顿消。
我猜,我已经从他身上偷到了我苦苦思索的自然之风。
到站了,我提着不多的行李,经过内心迅速的徘徊后,在离车门一步的位置,回头,向乘务员说了声再见。我猜,我已经送出了我的那份清新。我没有去注意她的表情,只是在想:她是否也从我身上偷到了自然风呢?
风哪儿去了为主题的作文
我走在田野上。风儿从后面追了上来。它调皮地打着旋儿把我的头发弄乱。
我问:“风儿,你上哪儿去?”
风儿只是“呼呼”地叫着,呼啸而去,顾不上回答。
一位小弟弟垂头丧气地走来,眼里还挂着晶莹的泪珠:“为什么刚才有风,现在却无影无踪了呢?”
风儿轻轻地跑了过来,把风筝驮在背上。风筝高兴地摆动着两条长长的尾巴,憋着劲儿直往上窜……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弟弟“咯咯”地笑了:“好风!”
我往晒场上走去。黄灿灿的稻穗堆得像一座座小山。一位老爷爷烦闷地仰望天空,天空中的`一片片乌云,得意洋洋地向人们做着种种怪脸,它们把太阳遮住了。
风儿生气地从我身边擦过, “呼呼”地喘着粗气。它高昂着头。挺着胸脯,向着乌云勇敢地冲去。
密布的乌云惊慌了,它们笨拙地撞来撞去,无可奈何地四下逃窜。
灿烂的阳光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晒场上的稻谷像金子一样熠熠发光。
人们舒展开笑脸,卷起袖子,扬起木杈,把稻谷均匀地摊放在光滑如镜的场地上。风儿吹过来,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在如金浪一样的稻穗上打着滚儿。
一个戴草帽的小孩跑到高高的草垛上,面向风儿吹来的方向,张开短褂,欢叫着。旁边的爷爷大声赞叹道:“好风啊,好风!”
过了一会儿.我攥着拳,来回转圈。四下寻找:风儿上哪儿去了?
路旁刚刚冒出幼芽的小草儿。抿着小嘴乐了。它说:“你朝前看。”
哦!我看到了,风在跑,风在欢快地打着滚,跳着蹦着,一会儿越过树林,一会儿翻过草原……
你瞧!它跑得多快哇!它跑得多欢啊!
我们的文明哪里去了
我国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是一个文化、文明古国,文明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从孔子的儒家教育起,我国接受了无数次文明洗礼;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知初,性不善……这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从我们蹒跚学步起就萦绕在耳边,但是,我们有过完整的照书上所说的去做吗?
尊老爱幼,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可失去的东西,这是我们传承千年的礼仪,但是我们有过认真地去“尊老受幼”吗?前几天我在坐461路公交车时,公交广播上传来了如此声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此时我正站在车门口,车厢内人满为患。在一个单人座上,坐着一位三十开外的妇女,她的身边站着一位怀抱婴儿的妇人。由于车厢内十分拥挤,她显得那么渺小,一只手紧抓着座位想保持平衡。站在车厢高处的我看到这一幕,心想:我要是那个女人我一定让座,她那么困难,哪有不让的理由啊!车缓缓开动了,车厢上下颠簸,那个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对她一旁的景象熟视无睹,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看到这,我不禁限入了沉思:以前在地铁上从未看到过诸如此类的事,遇到这种事总会有人让座。而所有美感,都被我在461车上看到的笔勾销。这难道就是炎黄子孙传承了两千年的礼仪?
前不久,我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美国人对中国的“尊老”思想很赞同,他希望美国人也能传递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一位笔者评论:美国人把我们中国人丢弃的东西拾起来,如获至宝,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一个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国家,竟然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老大,靠的不就是吸取各国力量吗?现在他们又来偷我们所遗弃的东西,我们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吗?
中国人的吵闹在外国也是出名的。据说在国庆节期间,美国把所有的公园都关闭了。原来因中国人太吵了,他们放假来美国旅游肯定也吵,所以美国不愿意接待中国人,于是就关闭所有公园。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头一震,突然感到很没面子。一个国人由于自己的陋习遭到别国反击,其威力比各种威力都要大,这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民族的'陋习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我记得一位前中山大学的教授讲了一件他小时候的事:在他12岁时被因家派到前苏联进行少先队友好访问。吃饭的时候,他与一群年龄与自己相仿的人喝稀饭,结果他直接对着稀饭“嗖——”地喝了一口。当他抬起头时,发现四周的小孩都以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想笑去努力忍住自己。他感到很奇怪,便问原因,他们回答说自己喝稀饭发出的声音很大,很奇怪。如今,这位年方九十的老人对自己当时的情景仍牢记在心,并警告了当时在场的349名学生。看来,文明素质是我们中国最缺乏的。
我的综合实践老师曾讲过一个例子:2005年五.一黄金周,有报道称北京天安门广场产生了19吨垃圾,相当于近十辆货车所承载的重量。当时,我的综合老师认为这纯粹是一个夸张的说法。2007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他一家三口与另一家一行七个人到北京游玩。当时他们要看升旗仪式,坐了一辆的士,到了天安门广场附近时,车停了下来,两个人把车门打开,请他们下车,并每人给了一面小国旗。当综合老师正为北京的变化而感叹时,那两个人却开始伸手要钱:“一面小国旗5元,开两次车门各5元。”这句话给他们当头一棒,仿佛泼了一盆冷水,北京的变化难道就是如此?就这样,他们因为对方的一点点礼仪就花了45元,心里很不舒服。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时,每个人都显得那么严肃,那么庄重。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最顶端时,人们便陆续离开,手中的小红旗纷纷撒落一地,不一会儿就布满了整个广场。综合老师形容是“大红旗登顶,小红旗落下”,他说,平时垃圾都那么多,那19吨垃圾也就不奇怪了。我想起老师形容的“大红旗登顶,小红旗落下”,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们民族的文明就是这样的?
文明,本该是我们中国传承的精神,但如今却随着历史的洗刷慢慢逝去。我们应该努力地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不要让他成为历史。也许,若干年后,中国仅存的一位有意识的人在呼唤:“我们的文明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