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一、什么节日划龙舟比赛
1、贵州划龙舟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但其他地区的端午节传说不同,它的起源也流传着几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都与龙图腾和祈福有关。
2、通过本次划龙舟比赛,宝贝们不仅体验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快乐,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盛世星城美乐幼儿园祝愿家长们、小朋友们端午安康!
3、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
4、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5、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在我们小时候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妈妈都要提前包好粽子,那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包的都是白粽,不像现在里面还包有腊肉,红枣等,当然吃白粽要粘点白糖芝麻,这样才会有香甜的味道
6、端午划龙舟是中国民间一大传统习俗,在宜秀区划龙舟的氛围和文化尤为浓厚。宜秀滨临长江、水系发达,水面较多,有适宜划龙舟的地理条件。当地人自古以来一直把端午划龙舟当作一种祈福活动,希望划龙舟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当地群众特别喜爱这项活动,仅白泽湖乡据统计民间共有龙舟110多条,几乎每个村民组都有自己的龙舟和龙舟队,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他们自发组织、自娱自乐。当地人称过端午比过春节都热闹,其中划龙舟是他们最爱的活动。
7、湖南汨罗的赛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风俗。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屈原含恨自投汨罗江,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屈原的纪念日,这里的龙舟是最正宗的龙舟,也是有着历史意蕴的。
8、活动排名前1180名,将获得不同奖项;
9、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10、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11、简单的祭拜活动之后,龙舟赛正式开始。阵阵鞭炮声中,40多名桨手在舵手的指挥下,喊着嘹亮的号子挥桨竞渡。浰江河两岸,站满了前来观战的村民,为桨手加油喝彩。
12、又有一说,龙并非被苗民所杀,而是被雷公劈死。相传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天大旱,苗民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与上述传说都是以赛龙舟来求雨。
13、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逢端午节,最具节日特色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了。赛龙舟的起源,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2010年,赛龙舟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据村中82岁的黄观托老人讲,浰江河上的划龙舟,最早源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那年,林寨春夏大旱, 村民请来东莞人表演划龙舟以求天降大雨。后来,林寨石江车头村黄姓外出撑船的人多了,见识也广了,受到珠三角龙舟赛的影响,船工们就从顺德引进赛龙舟。
15、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打造赛事品牌。自2024年开始,该区将传统龙舟文化加以整合,在传统比赛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标准竞技龙舟比赛,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竞技两项龙舟同时放到一起的比赛形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这两届龙舟文化节,大部分村民都纷纷从外地赶回来参加龙舟赛。今年的龙舟赛,比赛范围从原先的白泽湖乡各村扩大到全区各乡镇(街道)。该区有52支代表队1600多人参加了6月17日的龙舟赛预赛,参与人数、比赛规模较上一次均有大幅度上升。
16、提前庆祝了端午节这个特别的节日。
17、还不心动吗?来看怎么玩。
18、画面很美一一展示团结、拼搏、进取精神
19、收费标准:详见园内收费标准(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20、敲锣打鼓是有节奏的,可以警醒提示人,可以鼓舞人的激情斗志,依着节奏韵律,而齐心合力,统一步调,一起发力齐争先。锣鼓声就是号令,其作用是不小而大大的。
二、划龙舟比赛是什么节日
1、每年五月初一就是龙舟下水的日子。一大早,人们就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焚香,以祈求取得好成绩,更愿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每条龙舟都要经过这样的祭祀仪式后,把龙首安到龙舟上,才算龙舟正式下水。
2、划龙舟是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逢端午节,最具节日特色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了。赛龙舟的起源,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2010年,赛龙舟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曹娥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烈女。她的事迹千百年来感动着世人,为她立的碑叫曹娥碑。为纪念她也有了叫曹娥江的一条河。
4、南昌新建区松湖镇锦江龙舟赛即将拉开帷幕当地人摩拳擦掌想要在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一展风采
5、赛龙舟是端五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听说最早是祭龙神的一项活动。赛龙舟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的娱乐项目,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紧是一种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6、钱塘江的赛龙舟风俗历史悠久,古书《杭州府志》中就有记载,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吴国的大将伍子胥所设立的。
7、 激情龙舟,奋进宜秀。以龙舟为媒,让宜秀龙舟文化节走向全国。
8、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9、傣族的赛龙舟在每年傣历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10、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11、划龙舟是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划龙舟的意义不止在于热闹,更是不忘历史,缅怀先人的节日活动。
12、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3、点击“排行榜”查看排名。
14、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16、优秀奖600人每人1元
17、此地彩龙舟最为华丽,不参与竞渡,人人都争着看
18、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2010年,赛龙舟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苗族的赛龙舟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赛龙舟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由一长者任鼓头,一名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三、划龙舟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1、每年阴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这是我国传统的一大节日。端为初为始,五午相通,五是单是阳,端午又叫端阳。端午赛龙舟,传说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五月五投汨罗江自尽,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到此日便投五色粽于水中,以驱蛟龙,使屈原不被蛟龙吞食。又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迅马上划船捞救,找到洞庭湖,终不见尸,又逢雨天,但还是有人敲锣打鼓去惊醒召集人冒雨下水捞救,水雾蒙蒙一片看不清,但敲锣打鼓互相闻,可以知信息有照应。后来慢慢发展成了龙舟竞赛,敲锣打鼓的习惯也传承下来。
2、划龙舟起源于江浙地区,又称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3、还等什么,快来参加活动吧!
4、武汉汉江的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因为当时屈原被流放的时候曾经徘徊于汉江,因此也在这里流传着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
5、龙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龙舟不仅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理念。
6、开始于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
7、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8、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9、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
10、3天的活动结束后,公布获奖名单,共有1180人可获奖。
11、来看看小朋友们棒棒的荣誉吧
12、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13、6月2日上午,盛世星城美乐幼儿园进行了
14、此外,目前龙舟属于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大型综合类运动会的竞技比赛项目。龙舟赛的规格官方龙舟赛用的龙舟分为大龙和小龙。江西民间的龙舟队伍则人数不均,最多的龙舟人数可达36人
15、晋安区赤星村升山路4—1号(盛世星城美乐幼儿园园内)
16、随着村民的喜爱,后来龙舟赛由镇内商家出面组织策划,渐渐地成为镇内传统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17、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而“龙舟竞渡”之习,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18、2024年下半年,这些资格考试关乎你的升职加薪,千万别错过!
19、位于长江万县的赛龙舟也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一条龙舟容纳七八十人,龙舟比赛开始摇鼓呐喊,划桨幅度随着鼓声而动,一鼓一桨,热闹非凡,每年来此观看赛龙舟者蜂拥而至。
20、赛龙舟的起源,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四、端午节有划龙舟比赛
1、端午节,赛龙舟,敲锣打鼓,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参加前请认真填写信息,否则无法领取奖品;
3、端午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活动之又被称为“龙舟竞渡”、“龙船赛会”、“划龙舟”、“划龙船”等。在南方水乡地带,由于河湖众多,这一习俗是兴盛异常。关于划龙舟的来历,民间普遍认为也与屈原有关。
4、在刘禹锡《竞渡曲》中,详细刻画了沅江赛龙舟的场景和夺标的壮观场面。刘禹锡把胜者欢欣,败者沮丧以及赛后人们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准确详实地描绘出来。宋朝著名诗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榷歌》十首,也详细描写了杭州西湖赛龙舟的场景。
5、+DRAGONBOATFESTIVAL+
6、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7、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8、龙舟竞渡,又称扒龙舟、赛龙舟、扒龙船、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借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
9、D屈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10、欢迎家长带宝贝来园参观!
11、三等奖50人每人20元
12、龙舟大小不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13、河源林寨人过端午,举办龙舟竞渡这项活动
14、端午赛龙舟是农历五月初五。
15、说到这里,我们也了解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对于“赛龙舟”,也是为了寄托哀思。每逢这个时候,很众人就会荡舟在江河上,之后也就慢慢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现在是不是清楚的知道“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现在每逢这个节日都会看到“赛龙舟”。
16、你最关心的奖项设置看这里:
17、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18、说到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也就是五月初五的时候,屈原自投汩罗江,楚国的老百姓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哀痛异常。他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这位诗人屈原。渔夫们并不闲着,他们划起了船只,希望能够在汨罗江打捞起他的真身。
19、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0、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坚贞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赛龙舟比赛,渴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屈原现在天下太平,也出于赞扬屈原宁死不屈的伟大品质的目的。
五、端午节划龙舟比赛
1、当时有一位渔夫,他已经准备好的饭菜,还有鸡蛋等食物,将这些食物一个个投入到江中,这样的目的只是想让鱼龙虾蟹吃饱之后,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这样一个举动被很多人发现,他们也纷纷的去仿效,希望这样能够驱赶那些鱼龙虾蟹,保护好屈大夫的身体。那时候正好恰逢雨天,很多小舟一起汇集在江河之上。当时有很多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来回回打捞,希望能够把他的真身打捞起来。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到了洞庭湖,然而仍不见踪迹。
2、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3、仲夏端午,飞龙在天,龙气旺盛,百邪皆避。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传统佳节的体现。
4、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喜欢的节日。龙舟赛活动筹备伊始,该区就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既让群众参与活动,又积极强化安全保障措施,避免了群众自发组织活动安全无保障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仅预决赛就投入安保550人次,志愿者200人次。
5、一二三四你包粽子我跳舞。”
6、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曹盱(读需)是村中的巫祝,能打拍唱歌迎神赛会让神快乐。曹盱在舜江中驾船迎接潮神伍君(伍子胥作为忠臣被吴王夫差所杀,头颅扔入东海化作了海潮神),为水所淹。年仅十四岁的曹娥在江面寻找其父,为了不让鱼吃她父形体,投瓜果在水中,并说父亲若在此,瓜就下沉,寻找十七天后,怀着绝望的心情投江而死,三天后抱着其父形体漂浮江面,这种极高的孝德感动了世人,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她。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7、小蒙提前祝您端午安康!
8、这里有很多福利等你哦~
9、龙舟节一般指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五月初五。
10、节日期间我们除了泼水还有其他节目,比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这个应该是符号使用问题应该是顿号。
11、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13、“五月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
14、十位划手排两队,左五人右五人,左五人的体重加起来要等于右五人的体重(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来保持船的平衡,体重沉的要坐在船后,体重轻的要坐在船头,这样能让船头有一定的翘起来,以达到船在水中行走时减少阻力,提高船的行进速度。
15、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16、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扩展资料傣族的赛龙舟在每年傣历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17、端午节我们会早早的吃早餐(粽子),然后屁颠屁颠儿的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大河边等到起,因为我出生在嘉陵江畔,距离江边只有1公里路,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划龙船是这样的,比赛是两只船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每只船上各有20名会游泳的人,河里放入几只鸭子,看哪只船上的人捉到的鸭子多就为赢,最搞笑的是,当船划到鸭子边上的时候船上的人就扑通一声跳下去抓它,谁知道鸭子一下子就潜到水下,你再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已经离你好远了,你又得爬上船往有鸭子的地方使劲划。一直这样重复着,水手们都说好累但还是觉得很开心
18、赛龙舟也是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展现出端午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诗词都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竞渡美景。
19、如:河源市区及乡镇端午节举办龙舟竞渡活动
20、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