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7406”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了一间老屋与一只小猫、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小蜘蛛之间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1
【第1句】:形近字组词。
洞( )准( )暴( )
同( )堆( )瀑( )
壁( )撞( )抱( )
碧( )童( )饱( )
【第2句】:注音。
暴雨( )凑近( )孵鸡( )饥饿( )
偶尔( )喵喵( )叽叽( )老屋( )
【第3句】: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
倒dǎo( )行xínɡ( )
dào( )hánɡ( )
觉jué( )好hǎo( )
jiào( )hào( )
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2
【第1句】: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打“√”。
凑近(còu chòu)
喵喵(miāo māo)
孵蛋(fū fú)
叽叽叫(jī jǐ)
好饿(è wǒ)
偶尔(ǒu yù)
【第2句】: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
pò dòng zhǔn bèi
( )( )
qiáng bì hǎo è
( )( )
zhī zhū zhuàng dào
( )( )
chī bǎo bào yǔ
( )( )
【第3句】:选词填空。
填词成句四步法:
第一步,辨析词语找不同。
第二步,理解句意要准确。
第三步,初选词语多推敲。
第四步,确定词语再读读。
因此、因为
【第1句】:( )今天下雨,所以我们没有去公园玩。
【第2句】:今天我生病,( )没有去上学。
已经、曾经
【第3句】:爷爷( )当过兵。
【第4句】:老屋( )活了一百多岁了。
【第4句】:仿写句子。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自己的小鸡。
【第1句】:妈妈想带我去外婆家,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姐姐_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李明_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第1句】:“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第2句】: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
A、老屋的默默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B、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第6句】:课外阅读。
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第1句】:用“______”画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第2句】:“话没说完,就沉没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下面属于短文中猫掩饰过失的事情是( )。(多项选择)
A、捕捉老鼠
B、河边捉鱼
C、掉进泥坑
D、掉进池塘里
E、掉进河里F.被主人打
【第4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掩饰过失。
B、要像小猫一样掩饰过失。
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3
【第1句】:一锤定音。(在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凑近còu( )张开zhānɡ( )
chòu( )zānɡ( )
偶尔ǒu( )喵喵miāo( )
yǔ( )miāo( )
【第2句】:看拼音,写词语。
pò dònɡ zhǔn bèi bào yǔ
( )( )( )
qiánɡ bì chī bǎo zhuànɡ dào
( )( )( )
【第3句】:词语连线。
小小的 声音
又大又漂亮的 网
飞快地 爬
叽叽地 响
吱吱呀呀地 叫着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三年级教材中策略单元的第一课。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浅显易懂,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学会预测,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重点是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重点是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重点是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
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更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完成。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是:【第1句】: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暴、准、备、洞”4个生字。【第2句】:知道老屋帮助了哪些小动物,从第一个小故事中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第3句】:感受阅读中“预测”这种方法带来的快乐。
下面我就本课教学在主要环节设计方面的意图以及达成情况做以剖析:
第一个环节:听故事,建立“预测”概念。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你给他说“预测”这个概念,他不一定知道是什么,这就需要通过一个既直观、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预测”。所以在教学初始,我截取了一段内容浅显的童话故事的音频,让学生听后猜测故事后面的情节,由此引出“预测”这个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既扫清了障碍,又做好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这个环节在整个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是让学生根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文中描写“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句段)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
然后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分三步:
第一步: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认为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字词教学还是不能放松的。7个生字都是以课文中词语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多种形式、有梯度地读,真正体现“字不离词”的教学意识。
第二步: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这是前面第二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是教会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方法学会了,我们就不能将他束之高阁,学了就要用。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理解词语,而学生对这方面技能的熟练掌握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有效。就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练习生活体验理解“暴风雨”,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往前凑”,给学生科普知识理解“孵小鸡”。而学生在这一点的表现也不错的,比如对“偶尔”这个词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有困难,我原本预设的是给学生两个句子“我偶尔到她家去玩”“我经常到她家去玩”,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悟“偶尔”的意思,没想到学生想到了利用反义词来理解;另外两个拟声词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这里,我趁机又拓展了一些拟声词。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应该是一点一滴的慢慢累积的,应该是贯穿于每一节语文课乃至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
第三步:交流识记生字。识字教学可以说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二年级重在对识记方法的学习,到了三四年级,就要练习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了,而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字了。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在动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时,其实也是对学过的字的一个再现、巩固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出现意外惊喜:学生会调动在生活中识得的生字,这无形中又拓展了学生的识字积累。
第四步:了解老屋的样子。这对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其中的一个疑问有了一个交代。学贵质疑,可既然有“疑”,就要去解。不然你叫学生质疑有什么意义!同时,这个问题的解答,也能为后面学生预测“老屋会不会倒下”提供一个依据,一举两得。
在学生了解了老屋的样子后,自然过渡到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上:让学生找出老屋都帮助了谁?教学到此处,这一环节的任务圆满完成,而且是扎扎实实地完成了。
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学习预测。分三步:
第一步:聚焦小猫的困境。
第二步:聚焦老屋的心理。
这两步的设计,一是基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然后做到感情朗读。二是为下一步学生根据文中线索及插图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做好铺垫。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对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里对三四年级这一学段提出的默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
第三步:预测老屋会不会倒下。前面一切工作都铺垫好了,此时的预测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锻炼和培养能力。
第四个环节:积累佳句,学写生字。
对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我重点指导比较难写的“暴”字,其它三个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书写。这个和一二年级是要有区别的,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规范学写”的阶段,对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务必要做到细致入微地教学。而到了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书写经验,这个时候,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字,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书写了。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基于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及编排意图,为保证学生对文本的新鲜感,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这跟往常的课是不一样的,目的是想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但在今天的上课中,虽然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但我也发现不预习带来的一些弊端,比如说,不预习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对于班级里相对后进的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连课文意思都没有读懂,让他们猜什么都不是很清楚。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三年级教材中策略单元的第一课。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浅显易懂,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学会预测,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重点是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重点是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重点是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
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更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完成。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是:【第1句】: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暴、准、备、洞”4个生字。【第2句】:知道老屋帮助了哪些小动物,从第一个小故事中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第3句】:感受阅读中“预测”这种方法带来的快乐。
下面我就本课教学在主要环节设计方面的意图以及达成情况做以剖析:
第一个环节:听故事,建立“预测”概念。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你给他说“预测”这个概念,他不一定知道是什么,这就需要通过一个既直观、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预测”。所以在教学初始,我截取了一段内容浅显的童话故事的音频,让学生听后猜测故事后面的情节,由此引出“预测”这个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既扫清了障碍,又做好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这个环节在整个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是让学生根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文中描写“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句段)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
然后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分三步:
第一步: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认为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字词教学还是不能放松的。7个生字都是以课文中词语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多种形式、有梯度地读,真正体现“字不离词”的教学意识。
第二步: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这是前面第二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是教会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方法学会了,我们就不能将他束之高阁,学了就要用。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理解词语,而学生对这方面技能的熟练掌握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有效。就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练习生活体验理解“暴风雨”,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往前凑”,给学生科普知识理解“孵小鸡”。而学生在这一点的表现也不错的,比如对“偶尔”这个词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有困难,我原本预设的是给学生两个句子“我偶尔到她家去玩”“我经常到她家去玩”,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悟“偶尔”的意思,没想到学生想到了利用反义词来理解;另外两个拟声词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这里,我趁机又拓展了一些拟声词。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应该是一点一滴的慢慢累积的,应该是贯穿于每一节语文课乃至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
第三步:交流识记生字。识字教学可以说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二年级重在对识记方法的学习,到了三四年级,就要练习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了,而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字了。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在动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时,其实也是对学过的字的一个再现、巩固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出现意外惊喜:学生会调动在生活中识得的生字,这无形中又拓展了学生的识字积累。
第四步:了解老屋的样子。这对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其中的一个疑问有了一个交代。学贵质疑,可既然有“疑”,就要去解。不然你叫学生质疑有什么意义!同时,这个问题的解答,也能为后面学生预测“老屋会不会倒下”提供一个依据,一举两得。
在学生了解了老屋的样子后,自然过渡到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上:让学生找出老屋都帮助了谁?教学到此处,这一环节的任务圆满完成,而且是扎扎实实地完成了。
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学习预测。分三步:
第一步:聚焦小猫的困境。
第二步:聚焦老屋的心理。
这两步的设计,一是基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然后做到感情朗读。二是为下一步学生根据文中线索及插图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做好铺垫。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对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里对三四年级这一学段提出的默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
第三步:预测老屋会不会倒下。前面一切工作都铺垫好了,此时的预测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锻炼和培养能力。
第四个环节:积累佳句,学写生字。
对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我重点指导比较难写的“暴”字,其它三个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书写。这个和一二年级是要有区别的,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规范学写”的阶段,对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务必要做到细致入微地教学。而到了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书写经验,这个时候,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字,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书写了。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基于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及编排意图,为保证学生对文本的新鲜感,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这跟往常的课是不一样的,目的是想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但在今天的上课中,虽然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但我也发现不预习带来的一些弊端,比如说,不预习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对于班级里相对后进的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连课文意思都没有读懂,让他们猜什么都不是很清楚。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原文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了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