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3613”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家乡的黄花菜开了的散文
家乡的黄花菜开了。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我说,我早上六点就给您打电话了,可没人接。她告诉我,早上五点多的时候就去她种的那几块黄花菜地忙去了。
母亲快七十岁了,身体不大好。我和姐姐一直劝她不要种那些黄花菜,太辛苦了。可她一直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我们也无计可施,只好听之任之。母亲告诉我,家里的黄花菜开始采摘了。但因为雨水较多,今年的收成可能受到了影响。母亲的语气中带有惋惜的成分。但在我听来,竟有点欣喜的感觉。减产意味着母亲的劳动量减少了。虽然,这种想法有点幼稚,甚至有点自私。
老家在湖南南部某县的农村,盛产黄花菜。黄花菜是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家家户户的“钱袋子”,被人们视为宝贝。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其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
每年六月份左右,黄花菜开始收获。每到此时,地处丘陵地带和山区的家乡,一片片连在一起的`黄花菜土地上,就成了金黄色的海洋。在修长的绿叶簇拥下,黄花菜果实高贵地向上伸展着,绿色、淡黄色、金黄色、各种颜色相间,分别代表着果实的稚嫩或成熟。远离了污染,乡村的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和金黄色的黄花菜组合成一个绚丽多彩的图画,唯美而动人。
金黄色的黄花菜,寄托了家乡人们美好的希望。炎炎夏日,当城里人还在空调房里享受舒适,吃着冷饮的时候,家乡的人们却要在烈日下,带上一瓶水,头戴遮阳的斗笠,肩背竹制的篓子,在金黄色的世界里穿梭,采摘黄花菜果实。这些果实,是儿女们上大学的学费;这些果实,是家里修建房屋的材料费;……男女老少,人们都“热并快乐着”地在阳光下采摘希望。口渴了,就喝几口水,顿感沁人肺腑的凉。接着,继续采摘。我的童年和少年,每年夏天,都要进行这样的“高温作业”。在我童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采摘黄花菜。每年暑假,采摘黄花菜成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我不知道,现在家乡的孩子还会不会采摘黄花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天然“日光浴”,造就了家乡人们皮肤的古铜色。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大自然赐予的美。和家乡的人们一样,母亲也拥有古铜色肤色。几十年未和黄花菜亲密接触了,但我依然会分辨成熟的黄花菜。有些东西,是无法忘记的,走进了人的心灵深处。
愿家乡的黄花菜盛开得更加鲜艳,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乡的黄花菜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黄花菜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乡随处可见的就是整片整片的黄花菜,它别名又叫金针菜,其实就是萱草。黄花菜春天发芽,初夏开花,秋天枯萎,天生丽质,味道鲜美清香,营养价值极高,深受人们喜爱。
当和煦的春风带着春雨悄悄来到人间时,此时的黄花菜伴随着温暖的春风也探出了嫩嫩的'绿芽。远远望去一片翠绿,就像一块绿油油的麦苗。它的叶子和麦苗相似,不同的是,每片叶子都是从根部生长,窄直而闪光。黄花菜生长速度飞快,几天时间,一片片、一簇簇的绿叶就长在了一起,又从碧绿的绿叶中长出一根根株茎,翠绿笔直。株茎顶端长着一个一个紫色的小花蕊,那一簇簇紫色的小花蕊,渐渐长出嫩黄色的小花蕾,一根根长如金针,在晨曦的阳光下金灿灿的。一阵微风吹来,它们浩浩荡荡、整整齐齐地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时而卧倒、时而起立,层层波浪,起起伏伏,形态潇洒豪放。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道出了黄花菜是个大宝贝。黄花菜观为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它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天,朝开幕谢。清晨是它最好看的时候,花冠如钟,黄如柠檬色,花丝细长,绚丽而不张扬,那实在是一种恬静的美。黄花菜之所以冠以“菜”的名字,是因为它的花朵可以食用。当金黄色的花朵每每漂浮于沸腾的锅里时,清香就扑鼻而来,每一根都凝聚醉人的美味,令人食欲大增,不愧于舌尖上的中国香。
家乡“澄城-黄花菜”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它针长,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人们采摘它将要开花的花蕾,经过清洗、笼蒸、晒干纯手工制成的干货,极易储藏保存。
开错了的窗-作文300字
雨下个不停,谁的心好冷好冷。
怀念去年的那个秋天,
窗前吹着冷风。
秋叶伤的凋零,
谁摸着心痛,哭着撕碎了信封。
那开错了的`窗,是谁在窗前心碎的发疯。
那吹过的冷风来来往往的撕痛。
我把自己放纵开窗相迎,
却没有人回应。
雨水割碎了谁的心痛,
谁还在原地傻傻的等?
无人经过的心境,
谁又开启了那份痛。
挂在窗前的忧伤又被谁拿去了几份,
直到心痛,
才明白是真的不懂。
不懂,
心痛,
谁又在窗前绘画着心情?
我真的不懂!
那错杂的心情,
谁拿了几份把它撕碎了,
扔出格子的窗,
却是满天飘零,孤单的抒情。
那开错了的窗,没有感情,
我却只看到了泪莹。
不知谁又在何处肝肠寸断的疼。
我割去那份心情,
还在傻傻的等,
期盼有梦,
到最后才清醒,
原来只是梦。
那开错了的窗前始终没有人在等!
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来源
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来源,欢迎阅读。
“黄花菜”是个变种,本来是“黄花”。但这个“黄花”却已不是“黄花菜”了,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如相传为王安石所作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院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李清照词《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醉花荫》:“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现在让我们来看苏轼咏菊的名句。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黄花蝶也愁”,在他的诗《九日次韵王巩》中也曾用过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此诗此词,都作于重阳节即夏历九月九日。“黄花”,当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的习俗。“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最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谢,蜂蝶也无兴趣了,以此比喻过时的事物。当然,这是诗人夸张的说法,九日、十日只有一天之差,花不至于残到这种程度。唐人郑谷就说过:“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后两句说的是实话,花未必一夜衰败,是人的心境不同了
第一句给了苏轼启发,由“节去蜂愁蝶不知”升华为“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素材库。”
最要紧的就是“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句话。若给以最简洁、最通俗的'解释,它的意思就是“晚了”———这不恰恰和“黄瓜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吗?
结论已经有了:
“黄瓜菜都凉了”正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只是因为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难以消化,遂以讹传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又变成了“黄瓜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大约那个“蝶”字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东坡居士的“黄花”终于变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你要是来晚了可不就“凉了”嘛!
想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雅俗之间的沟通竟如此之难,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文字中,这样的阴差阳错不知还有多少!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至今在书面语中仍然存活着,只是常被用错。我曾不止一次在稿件中使用“明日黄花”,待刊登出来发现已经编辑改成“昨日黄花”,人家好心地认为是我写错了,过时的当然是“昨日”,怎么能是“明日”呢?所以要帮我“改正”,而不知此典出处,更不明白东坡先生此处所用的“时态”———权且借用英语的“时态”概念———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将来时”,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