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带“于时”的诗句

3780

【简介】感谢网友“378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搜集整理了带“于时”的诗句95句,包括“于时”开头的诗句73句;“于时”结尾的诗句8句;“于时”在中间的诗句14句。其中五言诗句69句,包括于时开头的60句,于时结尾的6句,于时在中间的3句;七言诗句26句,其中于时开头的13句,于时结尾的2句,于时在中间的11句。

带“于时”的五言诗句

带“于时”的五言诗句69句,其中“于时”开头的五言诗句60句,“于时”结尾的五言诗句6句,“于时”在中间的五言诗句3句。

“于时”开头的五言诗句

【第1句】:于时春早暄,生意见草心。——出自方凤《游宝掌山寺》

【第2句】:于时两两髦,几不保头颅。——出自南宋·陆游《杂兴》

【第3句】:于时果何时,朝野方休明。——出自南宋·文天祥《生日》

【第4句】:于时园正花,长日瓮盛醴。——出自强至《寄辟疆》

【第5句】: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出自唐·韦应物《再游西山》

【第6句】:于时梅始华,菊荣倏秋九。——出自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

【第7句】:于时程讷相,中书秉洪钧。——出自方回《送吕主簿还任永丰》

【第8句】: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出自唐·杜甫《草堂》

【第9句】:于时客益州,俱在行李中。——出自晁公溯《郭中行自汉中寄近诗来奉简一首》

【第10句】:于时不得乐,夫人自暴弃。——出自卫宗武《塾楼春集次日和儿辈韵》

【第11句】:于时雪五尺,遣卒问江干。——出自叶适《送冯传之》

【第12句】:遥知细柳屯,于时阅军士。——出自蒲寿宬《登师姑岩见城中大阅恍如阵蚁因思旧从戎吏亦其中之一蚁感而遂赋》

【第13句】:于时江流澌,极目云阁雪。——出自陈造《次韵袁宪阅兵许浦》

【第14句】:于时同舍郎,贵者至鼎铉。——出自南宋·陆游《忆昔》

【第15句】:于时已麦熟,粮食相接济。——出自冯楫《劝谕赈济诗》

【第16句】:惟睿崇昭报,于时展吉蠲。——出自周必大《明堂庆成二十韵》

【第17句】:贱禀迂且介,于时信无庸。——出自文同《遣兴三首》

【第18句】: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涗。——出自梅尧臣《亢阳和欲行舟者》

【第19句】:于时舆梁成,径绝苍江流。——出自晁公溯《十月晦日同一属官刘司户师教授孙司理游九顶山登万景楼分韵赋诗得》

【第20句】:乞饮殊无分,于时不已疏。——出自杨万里《和胡季永赴季文游园良集之韵,聊以致私怨於独德云》

【第21句】:于时误儒冠,孰不嗟铸错。——出自卫宗武《次韵酬李黄山》

【第22句】:常时命僚侣,于时歌管荐。——出自文同《邛州赏丰亭并序》

【第23句】: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出自颜太初《许希》

【第24句】: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出自方回《夜起有感》

【第25句】: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出自唐·杜牧《李甘诗》

【第26句】:于时谪建安,脱去未有策。——出自华岳《寄敬甫叶兄》

【第27句】: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出自唐·韦应物《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

【第28句】:于时幸无累,所谈非近务。——出自韩维《谒孔先生》

【第29句】: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出自唐·张九龄《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第30句】: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出自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

【第31句】:于时圣人作,日夜为民忧。——出自宋·陆游《杂感五首以不爱入州府为韵》

【第32句】:于时萃英髦,王路均且平。——出自巩丰《哀吕东莱》

【第33句】:于时义熙季,处次实庚戌。——出自孙起卿《江纂墓碑》

【第34句】:于时二老生,出处海上同。——出自陈傅良《送叶正则赴浙西宪幕》

【第35句】: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出自梅尧臣《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第36句】:于时事会来,中原方鼎沸。——出自刘克庄《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

【第37句】:于时志气锐,门户况烜赫。——出自刘克庄《发临川》

【第38句】: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出自杨冠卿《甲辰季冬残腊大雪主人以糟玉面狸及尊酒为饷》

【第39句】:于时积雾开,素瀑挂青汉。——出自刘克庄《赋西淙瀑布得断字》

【第40句】:于时抱韦编,迨老识象象。——出自晁公溯《赠张文饶》

【第41句】:此地修禳秝,于时保利亨。——出自秦观《次韵蒋颖叔南郊祭告上清储祥宫》

【第42句】:于时负肝胆,慷慨思雄材。——出自元·王逢《秋夜叹》

【第43句】:于时同相访,数日承款留。——出自唐·唐彦谦《索虾》

【第44句】:于时坌飙雾,阳精暗无芒。——出自南宋·文天祥《壬午》

【第45句】:于时暂得我,真净青莲界。——出自苏泂《夜坐读韦苏州集序》

【第46句】:自厌久荒浪,于时无所任。——出自唐·元结《酬裴云客》

【第47句】:于时月当阶,籁声断四听。——出自赵汝鐩《姜子平郑华父见访留饮月下》

【第48句】: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出自赵师秀《哀山民》

【第49句】: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出自宋·释智圆《书友人壁》

【第50句】:如君之所怀,于时当有补。——出自韩维《泛汝联句》

【第51句】: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出自唐·韦应物《与友生野饮效陶体》

【第52句】:此后连吞并,于时旋覆亡。——出自孙冲《过古夹寨城》

【第53句】:于时大经九,有诏讲谬忒。——出自韩维《遗吴冲卿大飨碑文》

【第54句】:于时节清明,花净无纤霾。——出自强至《依韵答贯中见贻》

【第55句】:于时公声名,岂独梁楚扬。——出自陈宓《和陈教》

【第56句】:于时数万士,云集升上庠。——出自方回《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第57句】:于时俗虑少,鱼鸟共涵泳。——出自苏泂《秋兴》

【第58句】:于时闻王师,诸将兵颇黩。——出自唐·皎然《赠李中丞洪一首》

【第59句】:于时正芳菲,所欠花缭绕。——出自卫宗武《竹外海棠》

【第60句】:于时日在房,山色梁蔚蓝。——出自汪应辰《和游南岩》

“于时”结尾的五言诗句

【第1句】:使其用于时,其效何止是。——出自赵蕃《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二首》

【第2句】:非关时弃我,不肯我于时。——出自杨万里《曾达臣挽词二首》

【第3句】:嗟余昧于时,退思心每痛。——出自陈起《真静馈新茶菰乾黄独乳酪约葵窗适安共享适安不赴葵窗诗来道谢次韵》

【第4句】:莫谓背于时,会在春风中。——出自陈起《芸隐提管诗来依韵奉答》

【第5句】:此道背于时,携归一轴诗。——出自唐·李洞《下第送张霞归觐江南》

【第6句】:如何无纤毫,功德补于时。——出自邵雍《知幸吟》

“于时”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第1句】: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出自先秦·诗经《思文》

【第2句】:聊复于时顾,暂欲解尘缨。——出自唐·戴叔伦《江行》

【第3句】:浇风与世薄,古道于时疏。——出自石介《寄雷泽张从道》

带“于时”的七言诗句

带“于时”的七言诗句26句,其中“于时”开头的七言诗句13句,“于时”结尾的七言诗句2句,“于时”在中间的七言诗句11句。

“于时”开头的七言诗句

【第1句】:羽族无如尔列行,于时底事较炎凉。——出自潘玙《嘲雁》

【第2句】:于时不无客欣戚,此意正系天晴阴。——出自陈造《再次前韵呈林郎中五首》

【第3句】:于时火流祗三日,田兆正作龟纵横。——出自郑刚中《夜闻雨声赋古风时赵使君祈雨之翌日也》

【第4句】:于时天宇重清霜,更经浃日生新阳。——出自卓田《麻姑山七古寿主簿母》

【第5句】:于时邀我临流饮,下踞大石盘犬牙。——出自蔡襄《忆第》

【第6句】:于时百里振嘉誉,逮今史简传清芳。——出自苏颂《送阎秘丞宰雩都》

【第7句】:于时未尝有夸诧,只说东野口不乾。——出自王令《还东野诗》

【第8句】:正阳之月月几望,于时盖得乾之乾。——出自度正《寿宪使大卿》

【第9句】:于时鄱阳被公化,乐以教育为民先。——出自金君卿《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第10句】:于时大士宝云者,颐指土脉智虑周。——出自蒋堂《尧峰新井歌》

【第11句】:于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出自唐·白居易《留别微之》

【第12句】:于时游者未滥觞,操携不过卮与壶。——出自刘克庄《三和》

【第13句】:于时顽秋后中元,淫虹曳曳妖晕喷。——出自员兴宗《永嘉水》

“于时”结尾的七言诗句

【第1句】:岂无毫忽补于时,用尽初心卒见遗。——出自曾丰《赠笔工周永年二首》

【第2句】: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出自杨万里《梨》

“于时”在中间的七言诗句

【第1句】:青溪元是歙东乡,吾祖于时肯宝黄。——出自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第2句】:力行古道于时背,心感皇天所相多。——出自方回《舟出车新桥》

【第3句】:素馨于时亦呈新,蓄香便未甘后尘。——出自郑刚中《或问茉莉素馨孰优予日素馨与茉莉香比肩但素馨叶似蔷薇而碎枝似酴》

【第4句】: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出自唐·高适《邯郸少年行》

【第5句】:智虑过人只自雠,闻见于时未裨一。——出自曾巩《秋怀》

【第6句】:行异于时方易沮,理趋于数要深穷。——出自刘宰《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

【第7句】:我今以病为欣戚,公合于时系重轻。——出自范成大《次韵谢郑少融尚书为寿之作》

【第8句】:吾徒于时直何用,欲住未得心茫然。——出自曾巩《丹霞洞》

【第9句】:讲学于时资友镇,留题到处着男光。——出自度正《送曹机宜》

【第10句】:迂疏如我世间稀,自笑于时百不宜。——出自吴芾《曾元伯以余七十用韵见庆复和之》

【第11句】:以兹感激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出自高適《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