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396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为您整理了98句带“孤鹤”的七言诗句,其中“孤鹤”开头的七言诗句26句,“孤鹤”结尾的七言诗句11句,“孤鹤”在中间的七言诗句61句,供您参考。
“孤鹤”开头的七言诗句【第1句】:孤鹤上来随伴去,十龟相农赏心同。——出自程公许《得台檄视堰…孙承父…晦弟颜威有》
【第2句】: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出自家铉翁《九日登瀛台》
【第3句】:孤鹤惊飞沙苑箭,郡乌嗔借上林栖。——出自刘克庄《病起》
【第4句】:却嗟病翮伤摧甚,孤鹤高飞不得随。——出自张耒《赠别何道士》
【第5句】:年才二十众知名,孤鹤仪容彻骨清。——出自唐·李涉《奉宣慰使鱼十四郎》
【第6句】:老狐五百生前错,孤鹤三千岁後归。——出自南宋·陆游《昨非》
【第7句】:便须唤起紫绮裘,孤鹤南天楚江晓。——出自岳珂《赤壁》
【第8句】:孤鹤掠水来翩翩,似欲驾我从此仙。——出自南宋·陆游《江月歌》
【第9句】: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出自苏轼《西湖寿星院明远堂》
【第10句】:八龙写作诗中案,孤鹤来为梦里游。——出自南宋·文天祥《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第11句】:壮夫连臂不能抱,孤鹤高飞直上立。——出自苏辙《任氏阅世堂前大桧》
【第12句】:孤鹤必应思凤诏,凡鱼岂合在龙门。——出自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
【第13句】: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出自唐·李商隐《西亭》
【第14句】:白云不与隐居老,孤鹤自下辽天来。——出自南宋·陆游《对酒作》
【第15句】:出门一笑春风阔,孤鹤横天忽自东。——出自陈着《次韵弟茝醉中示弟观二首·自道》
【第16句】:孤鹤入秋偏警露,断山欲雨自生烟。——出自南宋·陆游《书适》
【第17句】:孤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出自张自明《龙隐庵》
【第18句】:孤鹤不来高士少,暗香且伴月黄昏。——出自仇远《元友山新山新居》
【第19句】: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出自唐·李商隐《华师》
【第20句】:城南亭榭销闲坊,孤鹤归飞只自伤。——出自南宋·陆游《城南》
【第21句】:山城拄笏意如何,孤鹤东来态度殊。——出自赵焱《题汪水云诗卷》
【第22句】:孤鹤来传天上诏,老人挽予偕一到。——出自高似孙《纪梦》
【第23句】:管宁白帽且蹁跹,孤鹤归期难计年。——出自宋·陈与义《春夜?a href='.com/baike/224/2957【第62句】:html' target='_blank' >谢臣南蠊狻?/p>
【第24句】:孤鹤睡迷千树月,断蝉吟绕五更风。——出自蔡襄《久寓悟空院刹行而书之》
【第25句】:潜龙不离滔滔水,孤鹤唯宜远远天。——出自释延寿《山居诗》
【第26句】:孤鹤出自九宫山,双眸如鹘步如鹿。——出自董嗣杲《留九宫山封道士饭因赠》
“孤鹤”结尾的七言诗句【第1句】:闲行池畔随孤鹤,若问多应道姓丁。——出自唐·秦系《题洪道士山院》
【第2句】:轩车但怪容孤鹤,稊米安能盆太仓。——出自南宋·陆游《午晴试笔》
【第3句】:山童唤起已复倒,顾影自笑如孤鹤。——出自南宋·陆游《秋夜歌》
【第4句】:常将正节栖孤鹤,不遣高枝宿众禽。——出自唐·王睿《松》
【第5句】:闲吟佳句对孤鹤,惆怅寒霜落叶稀。——出自唐·韩翃《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第6句】:居然野性成孤鹤,聊尔尘编扑蠹鱼。——出自邓深《次韵答克修》
【第7句】:松梢凉露警孤鹤,潭面北风蟠老蛟。——出自赵崇鉹《松下》
【第8句】: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出自唐·贯休《别李常侍》
【第9句】: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出自宋·苏轼《六月七日泊…风得钟…书寄诗为谢》
【第10句】: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出自南宋·陆游《春晚》
【第11句】:黄冠野服随孤鹤,竹迳松冈共往还。——出自方岳《独往》
“孤鹤”在中间的七言诗句【第1句】: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出自唐·韩琮《颍亭》
【第2句】: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出自南宋·陆游《美睡》
【第3句】:池里群鱼曾受戒,林间孤鹤欲参禅。——出自唐·皮日休《题支山南峰僧》
【第4句】: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出自宋·苏轼《李委吹笛并引》
【第5句】:并与竹间孤鹤语,倦飞底用插修翰。——出自方岳《次韵闲中》
【第6句】:翩然孤鹤又南征,寄语石楼好风月。——出自曹仙家《赠邹葆光道士》
【第7句】: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出自苏辙《试院唱酬十一首其四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
【第8句】:三日开门孤鹤飞,满壁晬容现殊相。——出自李复《襄州大悲像》
【第9句】:香篆飞从窗外去,云梢孤鹤唳何人。——出自宋·白玉蟾《太虚堂》
【第10句】: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出自唐·皇甫曾《秋夕寄怀契上人》
【第11句】:雨喷山脚毒龙起,月照松梢孤鹤回。——出自唐·伊用昌《留题阁皂观》
【第12句】:身如孤鹤在林间,百事无营只爱闲。——出自刘草庐《林间》
【第13句】: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于。——出自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二首》
【第14句】:方喜辽天孤鹤返,忽惊蔡岭一牛鸣。——出自刘克庄《挽丘大卿二首》
【第15句】:欲作外臣谁是友,白云孤鹤在岩扉。——出自张俞《句》
【第16句】:当年孤鹤是何处,遥想天风坠羽翰。——出自范宗尹《游大有空明洞》
【第17句】:萧然孤鹤鸣鸡群,子欲不死存谷神。——出自苏辙《送葆光蹇师游庐山》
【第18句】: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出自清·林古度《金陵冬夜》
【第19句】:灶荒孤鹤寻遗迹,寺老幽禽闯坐禅。——出自李昴英《蒲润和东坡韵》
【第20句】:先生行年今七十,值杖端如孤鹤立。——出自吴则礼《赠江器博》
【第21句】:怪石奇松那有价,片云孤鹤本无心。——出自李处权《送密老》
【第22句】: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出自唐·林嵩《赠天台王处士》
【第23句】:不向罗浮问醉仙,笑呼孤鹤下吴天。——出自元·王冕《素梅 其九》
【第24句】:唤醒横江孤鹤梦,凭君持此叩坡仙。——出自徐元杰《和李文溪送青云道人归杭韵》
【第25句】:云孤鹤独且相亲,仿效从它折角巾。——出自唐·张贲《和袭美寒夜见访》
【第26句】:不闻孤鹤唤人醒,空见梅花似人影。——出自薛师石《寄题赵紫芝墓》
【第27句】:片云孤鹤无踪迹,半夜风寒万里霜。——出自宋·白玉蟾《赞历代天师·第三十一代讳时修字朝英》
【第28句】: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出自唐·李涉《逢旧二首》
【第29句】:吹鬓东风可但寒,倦飞孤鹤已知还。——出自李新《题永康县山光阁》
【第30句】:半岸泥沙孤鹤立,三堂风雨四门开。——出自唐·贾岛《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
【第31句】:何事神超入杳冥,不骑孤鹤上三清。——出自唐·陆龟蒙《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
【第32句】:触石微云闲致雨,鸣舦孤鹤静闻天。——出自释智圆《孤山闲居次韵酬会稽仁侄见寄》
【第33句】:奏简夜腾孤鹤表,步虚声彻老龙渊。——出自何君式《游天柱宫因留宿观醮》
【第34句】:横空孤鹤曾相识,散发飞僊定可呼。——出自南宋·陆游《十日夜月中马上作》
【第35句】:想有寒猿当月啸,应看孤鹤唳凤归。——出自陈宗远《萧季贤有斋…鄙语置…后勉成四韵》
【第36句】:沙觜露溥孤鹤警,潭心月冷老龙吟。——出自李伯玉《怀激发尚书伯纪》
【第37句】:纵意出山无远近,还如孤鹤在空虚。——出自唐·张蠙《逢道者》
【第38句】:透水戏鱼随浪没,投巢孤鹤带云还。——出自释延寿《山居诗》
【第39句】:月黄昏里疏枝外,认取半天孤鹤飞。——出自南宋·文天祥《赠鉴湖相士》
【第40句】:碧霄孤鹤发清音,上宰因添望阙心。——出自唐·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第41句】: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出自唐·武元衡《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第42句】:案上灵龟元不食,樊中孤鹤且安眠。——出自谢枋得友《送叠山先生北行》
【第43句】: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出自潘阆《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第44句】:爱子篇章孤鹤唳,愧予门户两狼垂。——出自姜特立《和潘德久舍人见惠》
【第45句】:绿树阴中孤鹤宿,碧潭深处九龙蟠。——出自龚伯玙《题九仙宫》
【第46句】:回首权豪绝相识,野云孤鹤自相于。——出自释智圆《孤山闲居即事寄已师》
【第47句】:纵云孤鹤无留滞,定恐烟萝不放回。——出自唐·方干《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第48句】:转蓬孤鹤昔流人,千里楼西客此身。——出自李新《送许东传》
【第49句】:叹息吾家老郑君,三年孤鹤困鸡群。——出自项安世《次韵苏教授饭郑教授五首》
【第50句】:聊将系肘步何轻,便有三山孤鹤情。——出自唐·皎然《答韦山人隐起龙文药瓢歌》
【第51句】: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出自唐·曹邺《寄嵩阳道人》
【第52句】:只有雪衣孤鹤在,竹间曾共耸吟肩。——出自方岳《有感》
【第53句】:蕙帐只应容我老,冷猿孤鹤夜寥寥。——出自韩元吉《次韵王季夷时同宿蒋山》
【第54句】:蕙帐夜阑孤鹤怨,茅斋人去九山空。——出自黄庚《挽卫山斋》
【第55句】:阆苑云深孤鹤迥,蓬莱天近一身遥。——出自唐·牟融《送羽衣之京》
【第56句】:偶有客来孤鹤起,也无人觉小舟归。——出自牟巘五《赵君宝宣慰…实转似…图乃知吟啸》
【第57句】:海阔天高孤鹤远,寄声飞矢莫抽房。——出自刘克庄《和季弟韵二十首》
【第58句】: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筇。——出自唐·王周《会哙岑山人》
【第59句】:翳月素云埋粉堞,堆巢孤鹤下金绳。——出自唐·贯休《对雪寄新定冯使君二首》
【第60句】:月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龙声。——出自唐·杜牧《洛阳长句二首》
【第61句】:天外群鸿随灭没,云间孤鹤自蹁跹。——出自马廷鸾《屺瞻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