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656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春节上坟祭祖诗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上坟祭祖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____王禹偁《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____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____白居易《清明夜》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____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____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____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____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___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____张继《闾门即事》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____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____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____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____程颢《郊行即事》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___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____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____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____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____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____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____韦庄《长安清明》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____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____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形容清明祭祖的诗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小编整理的清明的.形容清明祭祖的诗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祭祖的对联
上联:箕裘泽后世
下联:举理正家风
上联:高风传梓里
下联:亮节昭后人
上联:英年惜早逝
下联:来生展容芳
上联:哭灵心欲碎
下联:弹泪眼将枯
上联:名德传千古
下联:阴福照后人
上联:寿终德望在
下联:身去音容存
上联:百年三万日
下联:一别几千秋
上联:门外奠云聚
下联:堂中悼念多
上联:疼心深似海
下联:愁绪密如罗
上联:祖德传后世
下联:懿范铭儿孙
上联:一生行好事
下联:千古流芳名
上联:星离成恨事
下联:去散奈愁何
上联:花开惊芳艳
下联:瓣落沁香寒
上联:女星沉宝婺
下联:徒饮千行泪
上联:天不留耆旧
下联:人皆惜老成
上联:鹤梦归何处
下联:猿啼在此间
上联:魂魄昭日月
下联:肝胆映山河
上联:来去无牵挂
下联:幽明永隔离
上联:正气留千古
下联:丹心照万年
上联:政绩今犹在
下联:清名终古留
上联:典型如在目
下联:悉思向谁宣
上联:忧国身先殉
下联:游仙梦不回
上联:提耳言犹在
下联:扪心齿欲寒
上联:星沉处士里
下联:月冷瘐公楼
上联:欲祭疑君在
下联:无语泪沾衣
上联:知君以忧死
下联:愧我犹独醉
上联:美德垂千古
下联:忠魂上九霄
上联:痛心伤永逝
下联:挥泪忆深情
上联:驾鹤觅仙境
下联:犹疑在此间
上联:户听凄风冷
下联:楼空苦雨寒
上联:芳名垂千古
下联:丹心照汗青
上联:天下皆春色
下联:吾门独素风
上联:画荻踪难觅
下联:扶桐泪欲倾
上联:刚正炳千秋
下联:丹心照日月
上联:君魂仙台去
下联:吾悲痛断肠
上联:花为春寒泣
下联:鸟因肠断哀
上联:玉梅含孝意
下联:金柳动哀情
上联:天不遗一老
下联:人已是千秋
上联:功德国标彤
下联:史芳依白云
上联:安危谁与共
下联:风雨忆同舟
上联:身去云仙境
下联:魂留人世间
上联:陇上留芳迹
下联:堂前仰遗容
上联:数载日切磋
下联:一朝今永别
上联:苍松长耸翠
下联:古柏永垂青
上联:一生树美德
下联:半世传嘉风
上联:雨洒天流泪
下联:风号地放悲
上联:学子失师表
下联:老成有典型
上联:落花春已去
下联:残月夜难圆
上联:公去大名留史册
下联:我来何处别音容
上联:情深风木终天恸
下联:泪点寒梅触景思
上联:人间未遂青云志
下联:天上先成白玉楼
上联:人皆贺节双眉喜
下联:我独思亲一片悲
上联:山耸北郊埋忠骨
下联:泽留乡里仰遗风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凄风苦雨百年愁
上联:人生在世活一回
下联:死后重生又轮回
上联:守孝不知红日落
下联:思亲常望白云飞
上联:热血一腔化春雨
下联:壮志千秋泣鬼神
上联:有中皆碑留遗范
下联:无言敬奉寄哀思
上联:万里云天归落日
下联:一门两泪洒麻衣
上联:英灵已作蓬莱客
下联:德范犹薰政乡人
上联:生前爱国勤劳支
下联:临终嘱儿多节俭
上联:平生壮志三更梦
下联:万里西风一雁哀
上联:眉间爽气无由见
下联:座右清言不再闻
上联:秋草独怜人去后
下联:空林只见日斜时
上联:想见音容空有泪
下联:欲聆教训杳无声
上联:犹似昨日共笑语
下联:不信今朝辞我别
上联:终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一世勤劳传清风
上联:白马素车挥别泪
下联:青天碧海寄哀思
上联:千里吊君惟有泪
下联:十年知已不因文
上联:伤心难禁千行泪
下联:哀痛不觉九回肠
上联:有灵为子孙成材
下联:多德让后代继业
上联:良操美德千秋在
下联:亮节高风万古存
上联:九泉有泪流知已
下联:万户同声哭善人
上联:地下又添高士伴
下联:生前原当古人看
上联:老泪无多哭知已
下联:苍天何要丧斯人
上联:回忆田园欢乐会
下联:不堪樽洒故人稀
上联:事业已归前辈录
下联:典型留与后人传
上联:终生俭仆留模范
下联:一世勤劳传好风
上联:堪嗟驾鹤归华表
下联:深痛骑鲸赴玉楼
上联:往事昭昭传乡里
下联:精忠耿耿在人间
上联:悼念不闻亲教诲
下联:情怀仍忆旧音容
上联:彩落萧辰悲夜月
下联:芳留梓里已青风
上联:清明祭祖祖期望
下联:福荫后人人成龙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春风落日万人思
上联:春风已解千层雪
下联:后辈难忘先烈恩
上联:睹物思亲常入梦
下联:训言在耳犹记心
上联:千石先代冶谋由德泽
下联:一公后人记述在书香
上联:思祖德修己德唯德有得
下联:叙宗功立新功无功不公
形容清明时节的诗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清明时节的诗句,欢迎查看!
【第1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2句】:《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3句】:《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第4句】:《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第5句】:《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第6句】:《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第7句】:《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第8句】:《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第9句】:《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第10句】:《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第11句】:《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第12句】:《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第13句】:《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第14句】:《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第15句】:《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第16句】:《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第17句】:《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节习俗
【第1句】: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大家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第2句】: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能够增进健康,而且能够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大家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第3句】: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大家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第4句】: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第5句】: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第6句】: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一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第7句】: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第8句】: 踏青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 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第9句】: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大家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第10句】: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一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1句】: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觉得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觉得放风筝能够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