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词句衡阳雁去无留意用了 衡阳雁去无留意有用典么

1396

【简介】感谢网友“1396”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衡阳雁去无留意 有用典么

1,有使用“衡阳雁”典故。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这个典故的意思主要在于思归和传书。因此,它也常和“雁足传书”连在一起用。

2,该诗句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全诗原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白话文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扩展资料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又借衡阳雁归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的艰苦生活。

上片着重写景。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表明了边塞战士的思乡归家之情,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又抒发了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写的是雁去后的情感,写边关战士们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第2句】:衡阳雁去无留意是什么意思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