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8781”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生活需要仪式感的说说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人习惯于在朋友圈发布说说,用以宣泄自己的小情绪,分享自己的心情。那些火遍朋友圈的说说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需要仪式感的说说,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句】:养成仪式感,每周给自己买一束花,定期出去旅游一次,节日的时候,送自己一个礼物。给生活制定些小目标,人生才有盼头。
【第2句】:闲暇的午后,翻看老照片似乎那个年代更有仪式感,愿生活为你保留一份纯粹与童真,心安于静并乐得自在。
【第3句】:平凡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偶尔也需要一些诗情画意进行点缀。仪式感,才是一个家庭的高配。
【第4句】: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无论贫或富,不然每天重复的过着也太无趣了吧。
【第5句】:生活需要仪式感,保持记录可以让人变得自律,心情好。
【第6句】:生活需要仪式感,这跟矫情无关,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留点时间给相爱的彼此,生活也许不能一直有趣,但有仪式感的人总能不断地激活爱情。
【第7句】:所有讨你开心,对你重要的东西,都值得被赋予仪式感,我始终觉得,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第8句】: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第9句】:生活需要的仪式感,是送早餐来接上班的小哥哥,是清晨精致用心的一个妆容,是临睡前和家人的交谈晚安,是认真完成工作的喜悦,是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
【第10句】:生活需要仪式感,才有趣。好的爱和生活,总是希望有另一半的疼爱呵护和照顾。
【第11句】:生活需要仪式感,我特别赞同这一句。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空出一点时间留给自己!
【第12句】:生活需要仪式感,每个某一天像那样的笑一笑,疯一疯,知足。
【第13句】: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一些东西让我们记住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记住我和你的幸福时光。
【第14句】:生活还是需要有仪式感,对任何美好事物要保持一颗憧憬的心,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才会向着你招手。
【第15句】:生活需要仪式感,工作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一定是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催化剂。没有人愿意难过,没有人是拒绝快乐的。对于快乐的追求,哪怕短暂,也需要。
【第16句】:每个女孩都应被温柔对待。生活中需要仪式感。
【第17句】:买了几个花瓶,放假了要好好收拾一下家,放点鲜花在里面。生活需要仪式感,更需要向往与憧憬。
【第18句】: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是更需要现实的扶持!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不愿想想的,赤子之心对待生活,不亏自己不负别人。
【第19句】:单调枯燥的生活需要正能量和仪式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20句】:生活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希望以后的日子,工作顺利,人也欢喜 ,遇到的人都是喜欢的'人经历的事情都很随心。
【第21句】:爱情和生活都需要仪式感愿你是披襟斩棘的女英雄,也是被人疼爱的小朋友。
【第22句】:午餐这么吃是不是颜值和营养同时在线呢?有时候一个美丽的餐具,一次用心的摆放,一份颜色的配搭,都会带来好心情。生活需要仪式感。
【第23句】:生活需要仪式感,就像平凡的日子,需要一束阳光。
【第24句】:对生活保持一种神秘感,一种向往,一种虔诚。让喜欢升华一下,用爱温暖自己,生活需要一种仪式感!
【第25句】:生活需要仪式感,比如每天燕窝、每天香薰、每天点艾灸,花点时间,为自己做点事情,爱生活,爱自己。
【第26句】: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勇气,用心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用心生活才会更美好!
【第27句】: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就步入而立之年了,不是生活需要仪式感,不过自己得目标明确的做些事了,这样才能不负自己,不负人生!
【第28句】:生活需要仪式感,做了20分钟,吃了6分钟,剩了一半但是就是仪式感,今天心情会很好。
【第29句】:生活需要点仪式感,没有周遭的喧闹,没有过多的压抑,静静享受这一刻的安静。
【第30句】:无论身心多么疲惫,都请你保持爱的感觉生活需要仪式感。
【第31句】:生活需要偶尔的仪式感,要放假啦,不是很开心,再两次,就要毕业了。
【第32句】:生活需要品质也需要仪式感。喜欢研究这些这辈子大概改不了吧,只想把余生过的更有意义一些,活的不枉此生。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1
依例,清明祭祖的日子是统一约定的,就是在清明节气之前的一个星期天。
今年,我和儿子在清明小长假前的周六回家的。本来犹豫着,之前二哥打电话来,说要不今年就别回了。是的,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繁杂的事。小孩子周末有三个补习班的课要上,母亲在我家住着,今年早些时候大雪天,手摔骨折了,现在恢复之中。来回往返,时间紧,老人家又晕车,于是,爱人留在合肥照顾老人,我和小孩回去,只是补习的课上不成了,想想也罢,权当给他放了假。
高速通了后,路上的时间短了许多。车过潜山之后畅通一路,下午到达望江。儿子经常问为什么叫“望江”,解释了许多,他还是似懂非懂。趁着天色还早,临时起意,我决定带他去了一个地方。
一早起来。与家人到山上,依次给各位先人扫墓。按习俗,先行以小家为单位祭祖,今年我家人少,大哥一家和三哥一家都有事在外,没有赶回老家,二哥带着侄女,我带着儿子,一共四人。两个侄子还在求学或刚刚上班,自然是没有回来,不由想起,自己在他们这样的年岁,也是多年未回家清明祭祖,而这些年来,每到这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应当回去,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牵系着。上午,我们四人带着各种祭祀用品,烧纸钱,燃香,放鞭炮,祖人的坟茔分布在各处,从我这一辈人的公公、爷爷、奶奶、大伯、父亲到大姐。春天的阳光已有力度了,大人、小孩都忙不迭地减衣……大规模的仪式则在午饭之后,大家族集体出动,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地为祖先扫墓,还有锣鼓开道……
我们一个蛮大的村庄都是一个姓氏,全都姓周,传承下来后,现在分为几房,我们家属“中房”,还有“大院子房”、“上房”等,几十户人家同宗同源,一脉相承。每年的这一天,每一房轮流有两三家承办宴席,大家在一起团聚。办宴的原则是以男丁为主,从年长到年幼,轮流做东。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分在长全大哥家。吃的宴席自然是丰盛,关键是这样的氛围里,让人感受到家族的向心力。大家团坐一起,吃喝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交谈机会。大约,只有这种相聚是不需要设防的吧。
当然,既然是席,自然会有规矩,如“辈份”的意义在这个场合更加凸显。“长房出末辈”,而我家正相反,爷爷和父亲两代,在他们兄弟里都排行较小,于是,我们的辈份比较大。在这里,在这时,会有一些年长的人,辈份比你低,你直呼其姓名显然不合适,于是就得折中地称呼他们为“某某哥”。而我的儿子,已经有小孩子喊他为“爷爷”,每逢此情景,他显得十分窘迫,这是他想不通的一件事,我想随着年龄的增加,岁月会让他明白的。
年年清明。今年的清明已经过去一些时日。说来也就是一些平淡无奇的事,但每每参与或者到了时节又不能参与其中时,总会让人生出别样的思绪。为什么呢?大约是因为,每到此时,总是有一些旧时留下的做法,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韧劲,顽强地介入现今的生活之中。不管时代变化如何大,也无论人们相离有多远,每年大家都会以节日之名义,悉数被召唤,召回到生养之地,召回到梦想最初开始的地方,召回到抬步走向外面世界的所在。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特别是在急驰奔跑的时代,需要有一些日子和契机,让人得以停下回望来时路。每个人都应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珍惜当下且知道明天往哪里走……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2
在读这本书之前,先说说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吧。毕业一年,我感觉自己毫无目标,似乎出了学校一切就偏离了我原本的初衷与轨道。
大学我一直想要快点毕业,觉得上班了我就真的长大了,然后每天拼命的想着,幻想这一切,我会进入一家不错的公司,变成一个白领,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我会起床去晨跑,吃着精心制作的早餐,然后满足的去上班,晚上回到家,会和家人一起吃晚餐,睡前读读书……
嗯似乎我想的非常的完美!所以当现实摆在我眼前的时候,好吧我承认我有点想太多了。实习的第一份工作,社工,轻松愉快,但工资太低,即使我做的很开心,但工资实在无法满足我,我辞职了;第二份工作没做两个星期,一天200多个电话受不了,离职了;第三份工作,客服,以为自己能够轻松胜任,结果还是想的太美好,我却入职到离职干了不到2个月;第四份工作,也就是我现在的工作,不长不短,好歹干了7个月,期间无数次想要离职,因为时间好长,工资却不高,时间都耗进去了,却没有足够的收获,但我却最终没有离开。
不是别的吸引了我,而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要去干什么,所以与其跳跳去,挑挑去,不如先稳定下。稳定,是一个很可怕的词语。一个人稳定久了,就会安于现状,没有动力,生活的越越随意。每天都很挣扎,想要改变什么,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只好去看看有什么书,能够帮我?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生活需要仪式感》的时候,我想我的生活是不是也缺少一种仪式感?
【第1句】: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开篇读起,我就有一种不想看了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读的时候才发现,原我是这么平凡,书中描写的那种普通而平凡到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我当初在学生时期,幻想的日子,原我一个也没完成(如果偶尔的读书算是完成一),是在是很汗颜。
【第2句】: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一个独特的仪式
这一,是一般励志书籍里面都会提到的理想、奋斗、努力。看过的类似很多,也曾一番为了某个突如其的梦想而像打了鸡血一般,制定一堆计划,但能坚持天或是超过天的几乎没有。一边读,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所放出的豪言壮语,也是傻得可爱。
【第3句】: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我喜欢这一的最后一篇的标题:成为更好的自己,迎接远道而的你。我总是这么期待的'自己,想着未会更好,却忘记一切都是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一直在原地做着最好准备的我,永远在期待未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第4句】:与世界相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读这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算不算是一个情商高的人?(fsir)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还是属于不会说话的,做人呢,应该还行吧,所以最后总结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没有高智商也没有高情商的人,一个有一二知己,三五好友普通人。但我努力做一个可以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到温暖的人。
【第5句】:有了仪式感,爱情才愈发甜蜜和长久
看小标题就知道,这一讲到了爱情,作者认为的爱情,是纯粹的,是互相为对方需要的,是互为付出的,是互相包容的……其实和大多情感类书籍所讲诉的差不多,只是里面有一节说的是"我不想再等待,我只想即可拥有"感触良多,在这里我不想多说……
【第6句】:所有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
"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而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重视,就是对自己人生的重视。
总的说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中说的很多事,很多人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见的,书中许多人的心态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即使我们平困潦倒,也可以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添加一点免费的仪式。例如:让我们拿起书,站到阳台,伴着微风,喝着白开水,好好地,一个艺的午后……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3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一进屋子,是香氛淡淡的味道,像馥郁花香的后调,窗户半开着,没有纱窗,隐约能看见窗外自制的燕子窝。往前走是一张长而窄的桌子,小木椅七个在一排放置整齐。桌上玻璃瓶中的花被暖色调的灯光照得澄澈。抬眸是一墙的书,再抬头是一个阁楼,卧着一只猫,——这是阿姨的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阿姨已经三十多岁了,活得却像个小姑娘。当别人在五一八抢母婴用品时,她在双十一清了几万元的购物车;当别人早晨急急忙忙地准备孩子上学时,她慢慢悠悠开始洗脸、涂粉、化妆、夹刘海;当别人为做晚饭发愁时,她直呼“芝士就是力量”。她说她喜欢猫叫胜过小孩的欢笑,她的抽屉里总有一张下周的演唱会门票,她的墙上从不少当红明星的海报……
我曾将她心态和外貌的年轻归结到她的桀骜……
一日,我被邀请到她家中做客。早晨的阳光照进厨房,阿姨沐浴在曦光中煎着鸡蛋,这时她竟没了平时的轻快与活泼——围裙一丝不苟地合在她的身上,手中的锅铲有规律地翻抄,糖心蛋黄在半空中流露出丝丝汁液。用餐时,她执着刀叉,不语,专注地切割着煎蛋与松饼,慢慢地递到嘴中,细致地咀嚼着。现实与影片中的画面重叠,阿姨像《蒂凡尼的早餐》里的霍莉一样,以完美的姿态将煎蛋和松饼吃得宛若盛宴。
突然一个词语嘣地出现了我的脑海,“仪式感”。
《小王子》中孤狸告诉小王子,仪式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不同。要我说,仪式感是生活必需的调味品,能在一瞬间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凸显人的尊严与美好。仪式感宛如阿姨下午定点地开书品茶,傍晚地秋千赏花,晚餐的红酒牛肉……也像是穷得掉渣的杨白劳欠账也要买红头绳给喜儿,黛玉伤心也要哭着埋了残花……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样即使无法面向大海,也可以春暖花开。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4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然而,现实生活中那些为满足虚荣心而“做”给别人看的“伪精致”的行为所体现的仪式感比比皆是。不妨问问自己,生活还需要仪式感吗?
诚然,古人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及笈礼,修禊事时焚香沐浴等等仪式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而到了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会精致地打扮一番后去图书馆,随手用手机拍下某本文艺风书籍的封面或其他,然后再上传到社交平台上获取那一瞬间的虚荣感。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注重于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却忘记了仪式背后行动。
仪式感与行动密不可分。精神上我们要庄重敬畏生活,不张扬不轻率,静下心,将有形化无形,不需要任何仪式,也能使想法免于空想,口号免于做作。
真正的努力,都是直行不犹豫,朝着目标前进,不需要做给任何人看。
跑步健身不是朋友圈中身着运动服在塑胶跑道上的摆拍,而是真正于晨雾寒风中感受到的血液的沸腾,心脏强有力的跳动,是每一滴汗水的畅快。同样的,学习不是考试失利后喊出“下次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口号,而是用喊口号立flag的时间来反省纠错,埋头理好每一条思路,笔下不是一行行无谓的鸡汤,也不是为施行的计划表,而是一声不响,抄完错题做好总结立好目标的清晰字迹。
总之,学习不需要仪式感,但它又确实需要庄严的态度,也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张爱玲在每次写作前都会先焚香沐浴,然后再开始创作。表面上她在追求一种写作的仪式感,其实,倒不如说,是在追求沐浴后宽松、心情舒畅而灵感乍现的那刻。张爱玲的“仪式感”更多在于对写作的热爱尊重。
仪式感,其实并不是精致体面的生活,更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它让你随时对生活敬畏、庄重。敬畏每样存在的事物,庄重对待每次选择。
生活不需要现代式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你有吗?
不然,当我们的日子敷衍到,没有什么可以回忆的时候,人生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仪式感无处不在。它不仅关乎生活的品味,还关乎生命的成长。停下脚步,静静的品位仪式感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生活需要仪式感散文
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能更好的更认真的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活需要仪式感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需要仪式感散文一
喜欢村上春树创造的一个词,“小确幸”,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持续时间3秒钟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举过好多他的“小确幸”: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在我看来,所谓的“小确幸”,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待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前段时间看了《小王子》电影版,意犹未尽的我又把圣埃克苏佩的原著翻出来温习了一遍。重温旧书,有了些许思考,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书中的小王子驯养了一只等爱的狐狸,两人对于仪式感的理解颇为触动人心。“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想想我们大多时候,生活的确是平淡无奇又匆匆忙忙,仪式感早就被人们轻易抛诸脑后。每天都三点一线按时上学从不逃课但就也从不思考;每晚下班回家,从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凑合着一顿晚饭;房间里到处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周末宅在家里宿舍连头发也懒得洗……生活被过成了一潭死水,我们还不停抱怨它的无聊无趣。
仪式感让我们觉得生活本身还是好的,只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打扮,你忧伤生活也跟着灰暗,你阳光生活跟着开朗。当婚礼来临,女儿出嫁,在车子发动的那一刻很多母女会泪流满面,其实明明知道,不过是一个仪式,过去了还是可以随时回来的,但是这种仪式能在刹那间让人清醒的意识到离别,多了一种难忘的体验。
记得去年夏天我一个表姐结婚,前前后后帮着张罗了好多事宜,深感准备一场婚礼的操劳。仅仅是婚纱的挑选就涉及到面料的好坏、腰线的差别、样式的设计,反复试穿、修改与定做。还有请柬的设计、教堂的确定、婚宴的试吃、蛋糕、乐队、摆花等等,都要在下班时间和周末一一操心,简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然而在婚礼当天,当我看着姐姐伴随音乐款款走进教堂,由姑父托付给她的丈夫,在教堂中央彼此宣誓、交换戒指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之前所有为仪式的付出都是必要的都是值得的。人们需要仪式感来表达内心的庄重与情感。你身着婚纱,许下誓言,交换戒指,在觥筹交错里切下幸福的蛋糕。在这一场盛大的仪式里,在这一场浮躁的喧闹里,你的内心反倒尤为沉静,你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在盛大的喧嚣以后你的人生将与过往截然不同,这一刻是与过去的认真告别,也是许自己一个充满希冀的开始。
我们之所以需要婚礼、毕业旅行、散伙饭等等仪式,就是需要仪式感来给自己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或者让自己和过去做一个正式的告别。其实我们都知道明天早上醒来一切还是一样,上班高峰的地铁还是会拥挤不堪,快开学时作业还是会摞成一堆,快考试了依然会彻夜复习。只是我们需要一个仪式,需要一个可以说你好说再见,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跟过去决裂,一个似乎可以逼着自己做一些改变的时刻。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和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似乎都有一种仪式在向世界宣告,我们的来去都是这个世界重要的一环。去伪存真,抛却繁重的俗世仪式感,却也是让生活化繁为简的一种艺术。仪式感能让我们高兴和悲伤,难忘而值得回味,让我们记住这种正能量的改变,享受仪式感而不做被仪式感绑架的人生,也不失为另一种智慧。
生活需要仪式感散文二
很早以前看过瘦马老师的一篇文章《该穿成什么样子去看电影》,感慨社交礼仪的`得体与否关乎一个人的教养及品味。
文中说到,张爱玲在一篇散文里谈及与当时闺蜜炎樱在香港看电影的片段,蛛丝马迹里,流露出郑重其事的意思。因为在那个年代,看电影虽然是一种私人化的声色享受,可也是普通人弥足珍贵,为数不多的社交行为,太马虎、潦草还是其次,被人看轻才是致命的。
而现在的电影院,已经快速的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游乐场。永远伴随着爆米花甜腻腻的味道,流行音乐的喧嚣、明晃晃的玻璃橱柜里,密密麻麻摆放着变形金刚的塑胶玩具,那鬼样子,能让你神经错乱。看电影麻,无非就是找个乐,哪里需要什么礼仪?穿着?讲究?于是,满眼都是穿着汗衫、背心、拖鞋的人,手里揣着可口可乐的瓶子,像要去参加夏令营一般,雀跃、欣喜、粗俗——我就是这样舒服自在,其他的,我不在乎。世界的坍塌,往往都是从“不在乎”开始。这“不在乎”刨根问底,是放任自流,甚至,是一种自我抛弃的潜意识。小礼服、高跟鞋、燕尾服,没有一样穿起来舒服,可是身体的被限制,某种意义上,是内心借此对于庄严感和仪式感的体验。
那么,除了社交,日常生活中的我们,需要仪式感吗?记得《小王子》的电影里面,小狐狸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是啊,仪式感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重视,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的感觉。正如一个人的早餐可以在地铁上嚼着包子解决,也可以早起慢慢准备,铺上你爱的蕾丝花边的桌布,精心的做着有图案有爱心的早点,食物的搭配都摆放得恰到好处。
但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却已经被忙碌的生活压抑着,生活的快乐已经全无,更无从谈仪式感。每天早晨匆忙的路边买个包子边走边赶点上班;忙着接送孩子在往返各种学习的路上;房间里因忙碌而肆意堆放的杂物;遇到假期就宅在家里连脸都懒得洗……生活就打上了忙碌、无趣的标签。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真正的生活呈现,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以及你对生活的认真程度。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扮演的霍莉穿着小黑裙,站在橱窗边优雅的喝着咖啡的样子,美极了。我想这也是很多女孩子都渴望的一种状态吧。这诗意一般的情节,其实应该就是一种仪式感吧!试想如果赫本扮演的这个霍莉,也像我们生活常态里一样,不收边幅的穿着睡衣,这样的画感是不是就没那么美妙了。
“我们都知道新年要穿新衣,结婚要穿婚纱,参加晚宴男士穿西服、女士着晚礼,重要会议要着职业正装等等。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天也需要一个小小的仪式感。要知道,让每一天都与众不同的最简单的体现就是我们每天的着装!因为它是你精心搭配的,因为你的着装会告诉人们你是怎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也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去遇见更美好的一切!当你每天穿戴整齐的站在镜子前的那一刻,也是在郑重的告诉自己,今天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生活而不是生存,只有把日子过成诗意般的仪式感,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光华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