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佛家大悟的句子唯美短句汇总50条

16714

【简介】感谢网友“16714”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佛家经典句子100句

【第1句】: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第2句】: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第3句】: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第4句】: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第5句】: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第6句】: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第7句】: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第8句】: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第9句】: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第10句】: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第11句】: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第12句】: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第13句】: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第14句】: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第15句】: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第16句】: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第17句】: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第18句】: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第19句】: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第20句】: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第21句】: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第22句】: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第23句】: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第24句】: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第25句】: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第26句】: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第27句】: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第28句】: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第29句】: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第30句】: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第31句】: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第32句】: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第33句】: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第34句】: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第35句】: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36句】: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第37句】: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第38句】: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第39句】: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第40句】: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第41句】: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第42句】: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第43句】: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第44句】: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第45句】: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第46句】: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47句】: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第48句】: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第49句】: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第50句】: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第51句】: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第52句】: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第53句】: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第54句】: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第55句】: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第56句】: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第57句】: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第58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第59句】: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第60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第61句】: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第62句】: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第63句】: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第64句】: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第65句】: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第66句】: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第67句】: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第68句】: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第69句】: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第70句】: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第71句】: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第72句】: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第73句】: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第74句】: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第75句】: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第76句】: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第77句】: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78句】: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第79句】: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第80句】: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第81句】: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第82句】: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第83句】: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第84句】: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第85句】: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第86句】: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第87句】: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第88句】: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第89句】: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第90句】: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第91句】: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第92句】: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第93句】: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第94句】: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第95句】: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第96句】: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第97句】: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第98句】: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第99句】: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100.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佛家经典禅语

见佛性者,永离生死,名出世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佛家经典禅语,欢迎大家阅读!

弘忍经典禅语

【第1句】: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第2句】:妄念不生,涅盘法自然显现。

【第3句】:若识心者,守之即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途。

【第4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第5句】: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第6句】: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第7句】: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第8句】: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

【第9句】: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

【第10句】: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司马道信经典禅语

【第1句】: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

【第2句】: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师)。

【第3句】: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净。

【第4句】: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向西方。

【第5句】:修道得真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无有诸见也。

【第6句】: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间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第7句】:若能常作如是观者,即是真实忏悔。千劫万劫,极重恶业,即自消灭。

【第8句】:见佛性者,永离生死,名出世人。

【第9句】: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第10句】: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第11句】: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第12句】: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佛家经典禅语130句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佛家经典禅语,欢迎大家阅读!

【第1句】: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第2句】: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第3句】: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第4句】: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第5句】: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第6句】: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第7句】: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第8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第9句】: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第10句】: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第11句】: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第12句】: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第13句】: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第14句】: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第15句】: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第16句】: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第17句】: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第18句】: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第19句】: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第20句】: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第21句】: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第22句】: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第23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第24句】: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第25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第26句】: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第27句】: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第28句】: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第29句】: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第30句】: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第31句】: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第32句】: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第33句】: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第34句】: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第35句】: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第36句】: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第37句】: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第38句】: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第39句】: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第40句】: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第41句】: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第42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第43句】: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第44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第1句】:孝顺。【第2句】:行善。

【第45句】: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第46句】: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第47句】: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第48句】: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第49句】: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第50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第51句】: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第52句】: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第53句】: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第54句】: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第55句】: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第56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57句】: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第58句】: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第59句】: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60句】: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第61句】: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第62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第63句】: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第64句】: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第65句】: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第66句】: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第67句】: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第68句】: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第69句】: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第70句】: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第71句】: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第72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第73句】: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第74句】: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第75句】: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第76句】: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第77句】: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第78句】: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第79句】: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第80句】: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第81句】: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第82句】: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第83句】: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第84句】: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第85句】: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第86句】: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87句】: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第88句】: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第89句】: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第90句】: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第91句】: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第92句】: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第93句】: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第94句】: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第95句】: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第96句】: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97句】: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第98句】: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第99句】: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100、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10【第1句】: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0【第2句】: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10【第3句】: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0【第4句】: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10【第5句】: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0【第6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10【第7句】: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10【第8句】: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10【第9句】: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1【第10句】: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1【第11句】: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1【第12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第13句】: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第14句】: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第15句】: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第16句】: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1【第17句】: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第18句】: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第19句】: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第20句】: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1【第21句】: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1【第22句】: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1【第23句】: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1【第24句】: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1【第25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第26句】: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第27句】: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1【第28句】: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1【第29句】: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1【第30句】: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佛家经典语录100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的语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佛家经典语录10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句】: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第2句】: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第3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第4句】: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第5句】: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第6句】: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第7句】: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第8句】:“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第9句】:“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第10句】:“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第11句】: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第12句】: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第13句】: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第14句】: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第15句】: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第16句】: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第17句】: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第18句】: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第19句】: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第20句】: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第21句】: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第22句】: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第23句】: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第24句】: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第25句】: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第26句】: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第27句】: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第28句】: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第29句】: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第30句】: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第31句】: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第32句】: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第33句】: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第34句】: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第35句】: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第36句】: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37句】: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第39句】: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第40句】: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第41句】: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第42句】: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第43句】: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第44句】: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第45句】: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第46句】: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第47句】: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第48句】: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第49句】: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第50句】: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第51句】: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第52句】: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第53句】: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第54句】: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第55句】: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第56句】: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第57句】: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第58句】: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第59句】: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第60句】: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第61句】: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第62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第63句】: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第64句】: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第65句】: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第66句】: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第67句】: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第68句】: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第69句】: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自己。

【第70句】: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第71句】: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作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第72句】: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第73句】: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

【第74句】: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第75句】: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第76句】: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第77句】: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第78句】: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

【第79句】: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第80句】: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第81句】: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

【第82句】: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

【第83句】: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第84句】: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第85句】: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这叫感应道交,这才是老实念佛。

【第86句】: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第87句】:持名念佛就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88句】:我们这儿一念佛,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电话就响了。

【第89句】: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若能改过从善,便可趋吉避凶。

【第90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第91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第92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93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第94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95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96句】: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第97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98句】: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99句】: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00、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