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宋词中对仗词句 宋词剖析对仗与押韵

4438

【简介】感谢网友“4438”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宋词剖析(对仗与押韵)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对仗的要求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简介

词义: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第2句】:诗词中的对仗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

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

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

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

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

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

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

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

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

第【第1句】:三句为对,第【第2句】: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

“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

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

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

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

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

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

【第3句】:4首古诗中对仗工整的诗词有哪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无名氏《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对酒》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

【第4句】:宋词有对仗的吗

宋词的对仗要求也比唐代近体诗宽的多。首先,近体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但宋词对仗平仄不限。其次,近体诗对仗要求避免相同的字,但宋词没有这条限制。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句平对平、仄对仄,且用了“有”这个相同的字。宋词对仗的位置虽然不象近体诗那样固定,但大体上也有个规律,一般都是在相连的并且字数相同的词句用对仗。然而,即使可以用对仗的地方,如果内容和表达不需要用,也可以不用,因此常有同一词牌、同一位置,有的用对仗,有的却不用对仗。总之,宋词的对仗要求远没有唐代的今体诗那么严格。

宋词中的对仗句精粹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

歌余兰麝生纨扇,舞罢珠玑落绣絪。【晁元礼】

日长几案琴书静,地僻池塘鸥鹭闲。【朱敦儒】

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周紫芝】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陆游】

【第5句】:宋词有对仗的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

(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

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

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

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李之仪《卜算子》)。

【第6句】:谁能告诉我古诗词中对偶的句子

偶查到的古诗中的对偶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作者陆游 出自《临安春雨初霁》

乱花渐欲迷人眼,_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者白居易 出自《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白居易-出自《忆江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出自 《浣溪沙》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作者龚自珍 出自《己亥杂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陆游 出自《游山西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 文天祥 出自《过零丁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对酒》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