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读论持久战读后感
背景介绍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写成的一篇著名文章,提出了“消耗战”、“防御转攻击”等重要思想,并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这篇文章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消耗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消耗战”的概念,即敌人物资和士气的消耗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思想可以说颠覆了传统作战思想,强调“以少胜多”,通过巧妙运用兵力、地形等因素来攻击敌人弱点,从而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值得借鉴,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策略,通过寻找对方弱点、精准施策来达到目标。
另一个重要观点——防御转攻击
毛泽东在文章中还提出了“防御转攻击”的思想,即在不利情况下采取防守姿态,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发动攻势。这种策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作战方式,因为它既能够保护自己兵力和物资,又能够消耗敌方资源和士气。同时,在敌人失去警惕性的时候,再突然发动攻势,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我们在工作中也很有启示意义。有时候我们面临的压力可能很大,但是如果能够采用冷静、理性的防御态势,并且找准时机反击,就有可能取得胜利。
持久战思想
《论持久战》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持久战”,即要求抗日军民必须具备长期抗战的信念和耐力。毛泽东认为,在对强大敌人作战时,“速胜论”只会导致失败和灾难。因此,唯一正确的作战方式就是“持久战”,通过不断地消耗敌人的物资和士气,最终取得胜利。我觉得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时,我们要具备长期的耐心和信念,并且要不断学习、改进,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结语
总之,《论持久战》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它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思想。虽然它写于80年前,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好这些思想,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