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儒林外史第7回读后感(儒林外史第7回读后感200字)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儒林外史》第7回读后感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官场为背景,描写了一群文人士族在官场中的生活和命运。其中第7回,是我最喜欢的一回。

在这一回中,主要讲述了程颐、朱熹两位大儒因为一本书而引起的争端,最终导致程颐被革职。这个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展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士族文化的深刻理解。

首先,我被程颐那种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精神所感动。他不顾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公正地评价了朱熹论语注释中存在的错误,并且坚持维护自己的观点。这种执着精神让我不得不想起那些历史上也曾经奋斗过、为信仰付出过生命代价的人们。

而与此同时,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也刻画了一些颓废、世俗和功利的人物形象。比如说那个看不起程颐的官员、那个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妥协抛弃原则的文人等等。这让我想起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只顾自己得失、缺乏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这种社会风气,是对于公正与真理的背叛。

同时,在这一回中,作者还揭露了当时士族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说朱熹因为母亲而能够超越其他优秀学者,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儒;还有那些虚伪、攀附权贵的文人们。这种士族文化下的不公平和腐败,也令我感到深深地忧虑。

总之,《儒林外史》第7回给我的启示是:在一个社会中,真正拯救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那些功利心重、自私自利的人,而是那些坚持真理和正义,勇于批评和改变错误现象,并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同时,我们也应该摒弃那些虚伪、攀附权贵的文化,培养真正有才华、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人才。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