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注:该文是福建某生还原的高考作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各位同学,你们会给几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读罢齐桓公在鲍叔知人善谦,管仲倾力辅佐下,九合诸侯成就霸业的故事,我对鲍叔知人、善谦的品质感触颇深。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知人聚俊才,善谦焠星火》。
春秋纷乱,殷忧启圣,人才辈出,正是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时。而齐桓公在鲍叔的举荐下,重用曾经阻击他的管仲,鲍叔又甘于谦退使管仲“尽其才”,这种气魄与眼界,终使齐国强盛。故曰:知人聚俊才,善谦焠星火。知人而善谦,方能使人才之辉,光耀强国之路。
知人的基础,在于人才本身的才干。但不可否认的是,才华的星火并不一定充分展现。它们有的“韫椟而藏”,有的被偏见与恩怨的迷雾掩盖。此时就需要知人者以一双“慧眼”拨云驱雾,觅得真金。而鲍叔身为国相,是君与才的纽带,这样的前瞻性举荐正彰显了他的知人善任。如同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大,不仅有陈寅恪为代表的国学大师,还有胡适等倡导“新文学革命”的名士。他使不同学派不加扬抑地自由辩驳,成就北大生机勃勃之学风。知人可疏浚人才流动的淤塞,为功成注入汩汩动力。
鲍叔包容谦退的品格是更令我有所感触。从群体的角度看,这是国利与私利纠葛中的为国大义。从个体的角度看,这是以退为进的不二之选。
正如桑德尔的“共同体主义”,鲍叔的“甘居其下”是基于国家集体利益的考量,给管仲留以充分的空间施展拳脚。而诚如亚当斯密所谓“利他是最高层次的利己”,鲍叔以退为进,成就了管仲贤相之名,更绝塞了对自己尸位素餐的谩骂,进而促使桓公成就霸业而惠及国人,为后世选才矗起了谦退包容的标杆。
同学们,反观当下,为考试竞争而学术造假不择手段丑闻仍存,“唯分数论”也未失去其在话语场的分量,失了为学择才基本的谦退与知人,遑及“钱学森之问”?但可喜的是,日益清朗的学术环境消解了人才间的鄙薄挤兑,“五育一体”的评价体系指标改革也撬动了指标固化的减压阀,指示了“知人”的新导向。而我们作为莘莘学子,也应承袭鲍叔知人善谦的品格,辨识人才,适当谦退,充实自己,成为人才,形成人才互敬共赢的社会氛围。
知人聚俊才,善谦焠星火。我们要有识才的慧眼,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方能使中国成为生机勃勃的人才培养基地!
谨记:知人谦退蔚然日,民族复兴嵌牢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