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夏至春分冬至秋分几月几号1
地理书上介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相关介绍如下:
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2.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4.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夏至春分冬至秋分几月几号2
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一年分四个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每年12月21、22、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点),北半球(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季节是冬季。
每年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季节是春季。
每年6月21、22、23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季节是夏季。
每年9月21、22、23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季节是秋季。
每年12月21、22、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季节是冬季。
南半球(包括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夏至春分冬至秋分几月几号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夏至春分冬至秋分几月几号3
夏至、春分、冬至、秋分都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少于南半球,北半球形成了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现象;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6个节气。斗指酉;太阳黄经达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地球上昼夜时间长短再次相等,太阳高度也再次回到赤道以北。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或者大或者小的降水过程,正如华北地区民间流传的那样,“一场秋雨(一场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十场雨)穿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