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苦恼:一碗水难端平
周先生最近有点烦恼,原因来自于他的两个孩子,12岁的小阳和10岁的小熊。小阳是他与前妻所生的孩子,小熊则是妻子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原本破碎的两个家庭重组后,收获了许多温暖,但矛盾也来了。
最近,小阳和小熊争吵不断,两个孩子从抢玩具到抢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没有一天安宁日子。这时,周先生总会下意识地对小熊宽容一些,而对小阳态度严厉。这下,小阳不乐意了。在他眼中,爸爸是他一个人的“正式爸爸”,现在不仅多出一个人和他分享父爱,还把爸爸抢走了。
有时,周先生出差回来,刚洗净一身疲惫,两个孩子就围在他身边,抢着喊着要他抱。抱了大的小的就哭,抱了小的大的就急。类似的“平衡”烦恼,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两个孩子打架,该责备哪一个?给两个孩子夹菜,给谁先夹?……
专家剖析:心理咨询师雷震萍分析,“2+2”式的家庭重组,孩子常会经历从“独生子女”过渡到“兄弟姊妹”的过程,从“全部占有”到“平均分配”的过程,打翻醋瓶子是经常的事。案例中小阳和小熊,就属于这种情况。
幸福锦囊:李祖枢认为,在重组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光是一碗水端平还不够,很多时候还要偏,要偏向不是亲生的孩子才是明智之举。在教育和处理孩子的问题上,夫妻应该给另一半的孩子更多一些理解和关注;不要在一个孩子面前批评另外一个孩子;如果另一半的子女犯了错,最好由孩子的亲生父(母)去教育他(她)。
欣喜:重组家庭亦温馨
都说重组家庭辛酸多,但其中不乏温馨案例,林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因性格不合,林先生与前妻离婚了。对于离异的具体原因,林先生没有和6岁的女儿细说,“孩子的心里应该有一个美好妈妈的形象。对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孩子还不到彻底领悟的年龄,这个时候告诉她太多,只会扰乱她的评判标准”。
两个家庭4个人走在一起并非易事,在与现任妻子张女士重组家庭之前,林先生制定了一个温情计划,打算借一次旅行让两个孩子用轻松的心态认识彼此。“你是要做我爸爸吗?”在旅途中,张女士8岁的儿子聪聪突然的提问,让林先生愣了一下。
“你爸爸还是你爸爸,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在你心中的位置,我希望你一如既往地尊重他,多抽空去看看他。”林先生真诚地告诉聪聪:“叔叔是失去过家庭的人,能够体会到你妈妈的痛苦。你可以不叫我爸爸,但是我会像你爸爸一样,让你多一份爸爸的爱。”听了林先生的这番话,聪聪似懂非懂地松了一口气,在心里对这个叔叔产生了好感。
专家剖析: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王丹认为,林先生的做法有两个借鉴之处:一是重组家庭之前,把上一段关系理清,在内心上真正放下了,再进入到下一段感情中;二是以宽松平和的心态做叔叔,而不是急于做爸爸。现实生活中,一些继父(母)占有欲太强,急于想取代孩子亲生父(母)的位置,往往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和不安全感。
幸福锦囊:王丹说,单亲妈妈(爸爸)有再婚的想法时,不妨先和孩子多多沟通,并且以孩子年龄能够接受的方式告知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在亲子之间尚未取得协调前,最好避免让交往对象贸然地出现在家庭生活中,以免孩子因为这个突兀的现象而产生更大的反弹情绪。
在照顾另一半的孩子时,是很有讲究的,例如,孩子不肯吃后妈做的饭,这个时候,后妈不要马上站出来批评,而是私下告诉孩子的爸爸。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下告知的目的不是要爸爸批评孩子,而是建议爸爸在孩子下次吃了后妈做的饭时表扬他(她),并告诉孩子,后妈因为做这餐饭费了不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