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人对于对联,绝对不陌生,虽然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得稍微少了一些,不过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开始张贴对联,而且因为时间的特殊性,还给了它一个特殊的名字,“春联”。对联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让无数中国人自豪。
说起对联,其实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学问,比如需要讲究语言的对称性,同时还要对于音律、平仄等有特殊的要求,在讲究一定的形式美的同时,我们还要让对联能够具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语言文字才会有存在的价值。
一、明朝最偷懒的对联
徐渭被称为是明朝三大才子,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自然不同凡响,对对联在徐渭这样的能力,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不过,在徐渭晚年时,曾经写过一幅对联,上下联都是“好读书不好读书”,上联下联一字不差,当时很多人说,徐渭是不是老糊涂了。
对联有一个基本的形式,就是上下同一个位置,不应该有相同的字,这幅对联居然七个字一模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他的家人都觉得,这是徐渭一时疏忽造成的,可能写完了上联还没有写出下联来,冥思苦想之下不自觉地有抄写了一遍上联而已。
不过后来这幅对联被传到社会上,很多有学问的人在愣一下之后,细细揣摩,拍案叫绝,这绝对是对联中的绝品,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予以深刻。原来,这幅对联利用了汉字中的多音字特点,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这样一来,整个对联就十分明确了。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在可以读书的时候,却没有好好地读书,浪费时间。等到后来年纪大了,知道了读书的好处,可是这个时候记忆力减退,身体条件已经没有办法让自己好好读书了,这个时候后悔不已。
原来这是一幅劝人好好读书的对联。这样看来,这幅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异于常人,让人很容易懵懂,但是其实乃是绝对,利用了多音字的功能成就了一个对联版的《劝学》,这就体现出了徐渭深厚的文学功底。
二、徐渭坎坷的一生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评价徐渭,徐渭都是明朝时期响当当的人物,他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军事家。他的出生地,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曾经用青藤老人、青藤居士、天池山人、田丹水等来作为自己的号。
在早年的时候,徐渭一直跟随着胡宗宪,作为胡宗宪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帮助胡宗宪做出了很多大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擒拿徐海和诱捕汪直。
可是在后来,由于胡宗宪也被捕入狱,徐渭当时觉得前途渺茫,因而精神崩溃,想要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自杀九次都没有成功。又在牢狱当中被关了整整7年,得到好朋友的救助才得以赦免。从此走遍大江南北,对人生发出各种感慨。
纵观徐渭的一生,其实并不如意,不过他在各个艺术领域的成就,却非同小可,无论是诗文书画,还是戏曲方面,都能够独树一帜,因而和解缙、杨慎被统称为明代三才子。他是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在书法方面,其行草尤为出众。
这样的一个文学大家,对于对联自然也是得心应手,因此这幅看起来有些懒的对联,其实蕴含了很多的寓意在里面,尤其是形式美上面,更是别出心裁。
徐渭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面,其实,徐渭还是一个军事天才。当年,胡宗宪为了抗击倭寇,因此四处招募人才,徐渭就是在这个时候,帮助胡宗宪想出了很多妙招,在消灭倭寇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在他晚年的时候,开始对李如松进行培养,李如松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不朽功绩。如今来到绍兴,还能看到徐渭纪念室,陈列着一些关于徐渭的生平介绍,诗词作品等,而门口还挂着的对联: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纬传古今,更是很好地概括了徐渭的生平。
历史上的徐渭,是不是真的创造过这样衣服对联,已经无从考究,不过人们愿意将这种传奇的故事,将其安放到徐渭的身上,说明后人对于徐渭才气的认可和尊重。能够得到这样的认可,相信应该可以让徐渭感到安慰。